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教室 - 《弟子规》讲解
 
 

弟子规讲解

第一集

杨淑芬老师主讲  2002年07月07日

 
    大家好!在还没有讲《弟子规》之前,我想我们先应该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什麽观念?有很多人他都误以为在现在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它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叹,当今的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当中,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我们再看世界的动态,我们也可以从最近这种局势的发展,深深感受到世界的灾难一天比一天的严重,许多有志之士也莫不为这样的时代潮流在担心着。我们也深信,如果再不好好挽救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恐怕岌岌可危了。

  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它的动乱,我们可以说源於家庭不健全。我们如何来改善这样的社会,应该要从教育着手,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础点,就建立在家庭当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所以在今天当中,我们为什麽要来讲《弟子规》?也就是这个原由。

  《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

  所以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为什麽他们这麽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的记住。所以如果错过小孩这一段学习的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他们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里头有那麽多的诱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挡不住外头的诱惑。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每一个做家长的,他都有省悟之心。什麽省悟之心?有那种忧患意识,如何把自己的子女从家里、从根本做起。每一个做家长的,他们能如此做,更进一步,做家长的也学习《弟子规》,你就可以以身作则做很好的表范,让子女来效法,这样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今天就开始为大家讲解《弟子规》。请看课本:

  子规】

  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为什麽?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麽叫《弟子规》?「规」是什麽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请看课文:

  叙】

  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麽。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後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後,我们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请看第一条:

  子规。圣人训。】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学而篇》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经典重要所在。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於後世的,值得我们後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他就说到:

  孝弟。次谨信。】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既然已经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而不是我们现在当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传,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们能代代相传,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我们能承传父母所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

  「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应该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什麽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两只手叠在一起。我们都晓得,兄弟姊妹都是从父母而出。在父母,视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这个子女完全都是一样的,都是同气所生,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树本身的树干一样。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而且在兄弟姊妹当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的照顾。我们想一想谁跟我们最亲?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不亲,又亲谁?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这两样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来我们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谓「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种种的言行举止。所以接下来圣人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简单的讲就是要有礼节,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礼。什麽叫合乎礼?就是你内心当中,要心存有恭敬之心。

  我们想到现在的人谁都不服谁,谁都高喊自由的社会里头,人因为有这样错误的观念,自由就是为所欲为,所以社会才会这麽纷乱,家庭才会不合。家里的成员才几个人,往往没有办法和睦共处,所以家庭不幸福,在社会怎麽会安定?人与人相处怎麽不会纷争?所以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一切都有恭敬心,我们在立身处世方面,就可以得到和谐。人人都能如此,社会哪有不安定的这种情形!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後,我们接着还要下一步,还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爱心,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爱众。】

  孟子说到人皆有恻隐之心。《三字经》一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为什麽会有不善之人?原来都是因为後天环境的习染才造成的。所以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後,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一切大众。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应该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为什麽?不但你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帮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这个欢乐的分享。为什麽?能解救别人、帮助别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乐事。所以,自古以来有说「行善最乐」;也告诉我们要有那一种爱心,没有爱心肯定没有办法行善事的。

  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开阔的胸襟之後,我们还要再不断的再接再厉,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要找好老师,找良好的善知识。

  亲仁。】

  善知识我们只要能遇到,我们应该不要放弃,好好的跟他学习。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後人典范。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除此之外:

  有余力。则以学文。】

  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你平常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还有多余的时间,我们也不要让时间空过,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好好的来充实自己。

  「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是很专业的,你还更要再进一步的提升,就要钻研你这个范围的领域上,要在你的这个职业,或者说你学术范围里头,还要更进一步去加强、去深入。如果你是个退休之人,我们也可以展开古籍,圣贤的典籍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彷佛是老师一样,它教诲我们如何向圣人学习。如果是家庭主妇,把家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後,我们也可以翻阅古人的书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

  生活的品质能提升,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进修上面,是放在电动玩具,或者看电视无益的节目,只会污染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被污染,我们就没有办法在人生当中获得很多古人、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

  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康熙皇帝他教诫他的子孙,他就提到人应该以劳,劳动的劳,勤劳的劳,人应当以劳为福。如果人以逸,逸就是享受,就是安乐,如果以逸为一生的重点,以逸来讲,就会有灾祸。

  所以,我们知道圣贤他如此的教导我们,我们也应当要深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空过时间?从《弟子规》里头,我们了解,总纲领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省思。过去我们没有读到《弟子规》,我们不明白;现在我们有机会读到,我们应该重新改造自己,命运也会因此而重新过得非常得有意义。接下来我们看:

  则孝】

  第二条:

  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从哪里开始?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末学也曾经指导儿童读经,讲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也会问他们: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麽回答?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嘛。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嘛」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我再问他们: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嘛」的?没有一个小孩子举手。他们纷纷的说道:我们才不敢,老师!他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可见从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确也不注意,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麽会有礼节?怎麽懂得要尊敬别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应对当中是怎样的情形。

  我们再看看现代的社会,几乎已经变成了孩子呼,父母应。为什麽?因为现在大家养育子女都非常少,一个两个。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所以一个就是宝贝,从小就惯他。大家宠他,父母宠他,爷爷奶奶宠他,集一身的宠爱。所以从小他就养成骄慢、目中无人的这种态度,等到七、八岁这个时候要来教他,都已经相当困难了。因为他在童年当中,在四、五年当中,从两、三岁到七、八岁,这一段不长的时间、不短的时间,他已经养成他很大、骄慢的这种态度,所以就很难及时的把他教好。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我们也晓得,现在的子女功课很多,父母往往舍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劳。像在冬天,也曾经问过小朋友:会自己叠棉被的,请举手?几乎非常少,微乎其微。为什麽?因为从小就是父母帮他叠被子。由此可知,小朋友这麽小,几乎一生出来他就在享受,父母从来没有给他机会学习。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难免就没有办法服从。怎麽以前爸爸妈妈没有叫我做,现在才叫我做?所以他难免就会反抗。也有很多家长都纷纷感慨说,孩子真的是叫不动,叫他写功课不写,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电视、打电动样样都行。

  我们也晓得,由这一点来看,我们知道从小有很多家长,他就不明白应该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子弟。也有很多人,他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小孩子很小,他不懂;小孩子很可爱,就让他玩;他很天真,他很漂亮,他很可爱。什麽都舍不得,这个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过去的人,从两、三岁会自己吃饭,会走路,就开始教育他。从父母呼唤他,就教他学习要赶快回应;从父母叫他做事,他就要及时的赶快去做。从小就要训练,你没有训练,到大了他不但不会料理自己,而且精神也可以说非常的散漫。我们从很多学生的习惯,他们的习气毛病,也可以略知一二。我们再往下看:

  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个意思就是父母要知道,从小就要教育自己的小孩。教育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到,孩子有没有专心的听你讲。我们看现代的情形,几乎是父母跟孩子的对应,父母讲一句,孩子可能顶了三、五句。父母不说还好,一说孩子又喋喋不休,所以完完全全时代都变了。为什麽?因为从小父母在教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他没有特别注意到他们的礼貌。一个人在家里不听从父母的话,将来在社会上与人接触、与人相处,也可以说很难用虔敬之心去服从别人、去听从,或者长辈的话、长官所命令的话,可以说很难有那种诚敬之心。

  所以,『父母教,须敬听』。从小我们就要教导自己的子弟,要有这样的态度,恭敬之心来聆听父母所教育他的。父母从小应该要怎麽教他?如果我们要培养他的德育思想,培养他的善心、慈悲之心,我们可以讲历史上孝悌的故事,忠孝的故事,礼义的故事,廉耻的故事。每天你能讲一则故事给他听,他从听故事当中,他可以明白什麽叫孝,他可以明白古圣先贤所有教化後人的这些典范。用故事来诠释给他听,他不但爱听,从小他就建立了这些德育的观念。

  『父母责,须顺承』。如果孩子他有做错事情,做父母的千万不可以含糊过去。尤其第一次犯错,就要及时的纠正,所谓「慎於始」,一切都要谨慎於开始。等他事情一错再错,我们再来纠正他,已经太慢了。所以当父母管教自己子女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到你的子女,他是不是愿意服从你的教诲。如果他有反抗的现象,你是不是会再加以说明?尤其现在讲亲子要沟通,不可以用专制的态度,在爱的教育施行下,父母有很多的权力,教导自己孩子的权力,很多都受到了限制。

  所以,我们再看小孩,如果有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教育他,让他改过向善。也要观察小孩子,他在犯错之後,他会不会再犯;如果他再犯,表示他没有顺从。所以从小我们对自己的子女,对家庭的每一个子弟,做父母的要特别谨慎、特别小心来教育他们。如果这一条最基本的,我们没有办法把他教育好,往後他就很难,将来就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这种人格。为什麽?犯错不能接受教诲,犯错不能改进,这个孩子怎麽教导?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对於子女的管教,应该要特别的注意。

  做子女的,从小我们也要有一种心,父母对我们所说的,我们要专心来聆听,态度要很诚恳的接纳。有很多学生会跟我反应,他说:妈妈很无理,她都这样严格的要求我。我就会告诉他:教不严,师之惰;同理,子不教,父之过,母之过。所以妈妈要你好,她才会严格教你;老师要你好,才会严加督促你。你能晓以大义,他才能知道,原来父母他严格的督促,完全出自於一片的慈悲之心。

  所以,我们在教育子弟也要特别的谨慎,从自身做起,才能真正让子女效法。家里如果还有长辈在,做父母的一定也要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你的子女看到,你同时也能接受爷爷奶奶的教诲,他们哪有不向你学习的?我们看完第二条之後,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条:

  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则温』,什麽意思?「温」就是温暖的意思。『夏则凊』,凊就是凉爽的意思。此地就是指子女渐渐稍微长大的时候,对父母应该尽的这种孝心,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做?就是从关怀父母的起居开始。此地只有讲冬还有夏,春、秋也一样。因为冬天比较寒冷,夏天比较炎热,父母在照顾方面会比较费心。所以此地所指的冬跟夏,并不是春、秋都不管。我们晓得年纪大的人他很怕寒冷,所以冬天在家里,对父母就要特别的照顾他,不要让他晚上睡不好,要暖和,让他睡得安稳。现在藉着高科技的产品,我们有暖炉,所以父母在起居方面就方便多了。夏天让父母睡得很舒爽,很凉爽,我们也可以借重冷气机、电风扇,可以让父母睡得也是很安适。

  『晨则省,昏则定』。就是每天早上要记得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问候,问早安。同时问完早安之後,还要关心一下,昨天睡得好不好?是不是安稳?一切是不是睡得很舒服?这些都是为人子弟在家里对父母应该有的态度,还有孝敬的这一份心。「昏则定」;省,「晨则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问候的意思。「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让他的心情觉得很好。为什麽?能看到子女每天来问安,做父母的哪有不高兴的!

  做父母的,你能带领自己的子女来向长辈问候,爷爷奶奶看到孙子也过来,他当然会更为开心。我们知道老人家他年纪大了,往往比较孤寂,比较寂寞,每天你能用笑脸来面对长辈,面对父母,父母一定也会很高兴。但是我们再看看当今的环境,几乎老人很少跟子女在一起,老人有很多都被送到老人院。他们的生活不像古代,古时候有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在历史上陈昉这一家,他们有十几代统统居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分家,有七、八百口在一起吃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温馨的场面。

  但是社会的变迁,在现在父母他往往没有像以前那麽幸福。所以为人子女者,我们没有办法跟父母居住在一起,也要时时刻刻惦记着父母他的生活情形,有空应该拨个电话问候父母。假日也应该携带自己的子女回去探望,让父母得到高兴。回到家里,能为父母下厨做几道可口的小菜,相信父母会吃得很高兴。即使他没有办法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也会觉得生活相当的幸福。

  古人能做到晨昏定省,我们今人刚好恰恰相反。子女早上大部分都是父母去叫他,父母去问他,你起来了没?好不好?完全相反。这个实在没有办法想像,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想像,为什麽时代会变成这样。所以有很多做父母的,他很感慨子女不孝。为什麽不孝?从小我们就没有好好教他,所以长大他不孝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然我们也看见现代很多职业妇女,孩子一生出来就是褓母带,褓母带大了,上学。所以亲子关系,母亲的责任与古人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种亲子的互动很少;很少,子女对你没有亲切感。既然没有亲切感,他又如何来孝敬你?更何况从小又没有好好的教他,所以长大养成他不孝,那这个也真的是理所当然。

  所以当我们看到古人的孝心,古人的孝行,我们今人看了,虽然我们也深觉现在的环境的确与古人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效法他们的精神。什麽样的精神?关怀父母的精神不变,体贴父母的精神也不变。如果我们朝这个方向去做,也可以算是孝顺了。我们再看:

  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这里也讲到出门一定要跟双亲禀告。孔老夫子他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什麽意思?当父母都在家里的时候,如果你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不管你去得远或者近,也一定要讲明我到哪一个地方,好让父母找你方便。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治安也没有以前的好,所以为人子女一出门就一定要向父母禀明到哪里,或者说到同学家,到哪一个地方,什麽时候回来,都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为什麽?绝对不能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

  『反必面』,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讲明。「面」就是要面见父母,让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来,让父母得到宽心。

  『居有常,业无变』。这个「居」就是居住,居住的地方,「常」就是要固定。我们都晓得,子女长大以後都会到外面工作或者求学,一旦我们如果在外面已经立业或者成家,我们也要让父母宽心。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让父母晓得,不要经常变换,让父母担心儿女在外头居无定所,好像到处漂泊流浪一样。所以为人子女,如果在外面读书求学,或者经商做事,我们也要让父母知晓我们居住的地方。

  除此之外,「居」就是我们生活起居,除了要居有常之外,居住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要有规律。有规律的生活,才有健康的身体。如果你不懂得节制,不晓得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生活不正常,也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心。这个也是为人子女所应该特别注意的。尤其在现在的社会里头,几乎子女长大之後,都是自己在外居住。在外居住不会照顾自己,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为什麽?人要懂得会照顾自己,你才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良好的精神,你要创业,你要做任何事情,你才有那种体力跟精神。

  『业无变』,这个「业」,我们可以说事业、学业,或者说你的工作。我们晓得有很多人心如果不定,工作三、两个月,他就很想再换一个工作,这个都是不对的。学习任何的才艺,或者我们求学的过程,我们也要专注,一门深入。一门深入,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如果没有定心,不能一门深入,可以说将来一事无成。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个「法」的意思,就是一切任何事情的成就,都是你要能忍耐下来;你没有这个忍的功夫,你就会经常变换。人无定,事业经常更换,父母当然也会为你操心,这个都是为人子女应该要避免的。

  我们看到「冬则温,夏则凊」,一直到「居有常,业无变」,也告诉我们长大之後,我们应该要如何来孝养父母。从冬温夏凊、晨昏定省,它已经逐渐告诉我们,长大之後,你的方向应该要如何的孝敬父母。在我们日常生活起居,也应该要懂得如何来照顾自己,生活方面事业方面都应该懂得自己如何来安排规划,以免让父母操心。能做到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一位孝子。

  今天时间已到,我们就讲到第三条,下一堂我们从第四条开始为大家讲解。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