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 读经典书 从儿童读起

作者:不祥  

时间:2007-4-22  

摘自  
 

新时期如何推进经典文化建设?在国家图书馆贵宾厅举行的“经典文化建设推广理论研讨会”上,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就读书、“经典文化建设”读什么、怎么读、何时开始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国学大师南怀瑾发来了贺电。

  从1994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乃至北美、东南亚开展了“儿童东西方文化导读”,首先是儿童中国文化导读”活动。在0-13岁左右这一人生中记忆力发展最快的年龄段里,儿童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等目的。适值世界阅读日,本报特邀几位专家畅谈阅读,同时节选部分此次研讨会上的精彩言论。

  任继愈(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学者)

  经典文化建设很有意义。我国是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将一切世界先进文化为我所用,也要吸收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只有文化才有持续性,没有暴发户的特征。过去很少有人能平心静气地彻底总结、研究、开发,现在应该从中小学做起,因为经典是经得起揣摩、消化的。20世纪上半段的文化复兴都伴随着经济复兴同时兴起高潮。目前是为未来文化高潮的到来创造条件的时期,从小学抓起就是为经典建设打基础。

  汤一介(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大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

  任何一个有很长历史的民族其文化都有根基。如何让儿童从小就了解它非常重要。有的专家学者提出,21世纪是不是可能出现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德国哲学家说过:因为公元500年前就曾有几个地区同时产生出经典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新的文化发展往往要回到其源头去。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它就要回到古希腊找到它的力量和资源,然后再前进,然后再发出“耀眼的光辉”。从小让孩子了解文化从何而来,他就可以从深厚的基础上汲取养料、发展。今天的文化是互渗的、交流的,今后的文化是几大文化交融、吸收、影响的21世纪文化。所以,经典文化建设不仅仅包括中国的古代经典。

  谢维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推广经典诵读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中华和世界的经典中要有所选择。到底应该选什么书来读?经典的内容是什么?是否要有其他民族的经典?要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习规律和教育的理论来考虑,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中华文化建设起到良好的作用。

  胡亚东(中科院研究员、中科院化学所原所长)

  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我一贯喜欢人文科学。从50年代开始传统文学一直受鄙视。现在又提“解构”、“全球化”都是西方的东西。但新东西还是在旧东西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像现在总提的纳米杯子、纳米茶叶,东西还是老的陶瓷,是将老东西变成了新形态。现在提传统的经典的是否重要,让我想起一位老先生的儿子说起想回国的事情。他说在美国下一代中国学生没有中国味儿,出去的中国人又满身匠气,只会作研究,不能代表中华文化,没有深广的底蕴。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典诵读、经典文化建设的意义我认为就在于:第一,现代学科发展越来越细。受前苏联和教育的束缚,很多学理工的人都不太懂人文方面的知识。小、中、大学生的道德、心理素质、文化认同方面都出现很多问题。诵读经典可以增强道德素质。现在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没有经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如何应对,如何待人接物在这方面根本不会。在自我修养上,中学生心理问题多,刑事犯年轻化。从小培养孩子懂得道德,长大后他就会守法,经商也会讲信用。第二,从儿童抓起对于人文素质很重要。中国人自杀的较少。知识分子一般都能在精神上找到平衡点,这是儒、道两家互补的思想所致。现在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需要重视起来。第三,能培养出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后一代都唯唯诺诺的话中国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诵读只是形式,渗透、培养自强精神才是目的。第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这对于当前一种弱势文化在强势文化前如何保持、如何应对是至关重要的。

  李元(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我是搞自然科学的,可是也热爱文艺。我小学前后,背过《千家诗》、《古文观止》等等,至今还背得出《岳阳楼记》、《滕王阁序》。也读西方名著,《最后一课》什么的,地里边有深刻的思想、美的境界。我自己受益匪浅。对于儿童我认为要普及为主。少年时诵读的东西,一生受用不尽。记的时候不懂,长大后一步步理解,为己所用。

  侯才(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这项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是弘扬继承中华文化精华,提高整体素质的基本前提。对青少年从小做这项工作对成年人也很必要,现在很多父母自己受的文化熏陶不足,下一代又词汇贫乏,只会说“帅呆”、“酷毙”、“肯德鸡”、“麦当劳”。

  在文化高潮时汉字有10万余字,现在常用的只有四五千字。文字、语言退化了,思维方式也会退化,这不仅仅是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第二,文化发展趋势有断代问题,所以这对于弘扬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第三,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必然是多元化和一元化的互动。要保持民族的主体性、独立性,最基本的就是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海外研究中华文化的越来越多。《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有五十几个;在德国,妇女家中还摆放了孔子的《论语》。这说明中华文化很有独特之处。将来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诵读经典是一件大好事,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品质。中国素有诵经典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有十分骄人的成效,值得研究和借鉴。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学习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的阶梯,是个人开发和增长智慧的捷径。少年习经,终身受益。经典是全人类的财富,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诵读经典不应局限于本国、本民族的,更不应局限于古代的。因此,回到四书五经(之外),西方的经典也是要十分必要的。

 
本文编号:20070422194107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