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学习弟子规,改变家庭的命运

作者:网友  

时间:2008-1-11  

摘自  
 

尊敬的老师,学长大家好:

    没有任何心理工具,比得上父母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

    父母是最亲近孩子的人,如果父母看不出孩子的天份,其它人很难做得更好。父母是协助子女开发潜能最关键的人物。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天份与习气,只有亲子之间能够坦诚真诚以对,孩子才会将隐藏的那个自己打开来。但是做为父母的我们,如果想要孩子将来有成就,甚至还可以对社会国家做出一份付出与奉献;那我们自己也必需做出榜样以身教带领孩子往圣贤之道去努力。

    末学自接受了圣贤经典的教化后,心甘情愿的从43岁起开始逐渐放下追逐名利至今,并且紧跟着老师深入学习圣贤经典之后,才发现老祖宗的经典里面蕴藏了无限的宝藏,终其一生都学不完。学一条,做一条,透过自己的学习并且身体力行,逐渐开始影响自己与家庭的命运。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自己不断的向圣贤学习,并且修正自己长期以来的不善行为、言语、思想后,孩子的不良习气也就会慢慢的导正。并且孩子会从我们父母身上找到自信的能量,因为父母年纪虽已进入中年了,还愿意不断的在反省与改过,孩子自然而然会对父母升起尊敬之心,也愿意检视自己,勇敢的接受自己的过失并改过。所以,父母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学习落实《弟子规》,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帮助孩子从小奠定做人,做事的基础,如此孩子一辈子受用无穷。教育孩子是无量功德,父母要给孩子给社会作好榜样,用我们的德行风范传承给子孙后代,把孩子教育好确实是最伟大的事业,最有价值的使命。

    圣者说我们人的身上本有善的习气有11种,恶的习气却有26种,如果没有良善的环境与善知识影响,任何人都抵挡不住不良风气的影响。所以,圣人是教育出来的。坏人一样也是被教育出来的。父母的良好身教就是孩子最好的善知识。教育孩子的天职与义务则是我们往圣贤道路迈进的动力。

    根据报导现在的日本已经有62万人次的尼特族(NEET),也就是(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意即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的15~34的年轻人(寄生父母)。他们大都是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一但该到进入社会的阶段,却丧失做决定的能力与勇气。他们通常缺乏自信,人际关系孤立,不肯面对由校园转换到社会的挑战。或是在职场受过挫折,而不愿再尝试。父母的过度保护是主要的原因。

    这些年有机缘将孩子从台湾带出来到云南接受教育,真是老天爷给我们一份最好的礼物。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实在太安逸了,加上长辈们溺爱孙儿,根本无法给孩子习劳付出的机会教育。在这样的家风与社会风气影响下,孩子大多感染骄纵奢华,自私自利的习气。前些年正好又遇到了大环境经济不景气,冲击到我们中小事业的经营。当下只好随着因缘带孩子远赴他乡重新学习并接受生活的历练。在逆境的时候,我们学会更要懂得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然我们内在生命的潜能,我们的智慧不会开显起来。来到这个蕴藏着丰富的大自然生态环境-云南,受到淳朴的文化薰陶下,很快的就将原本很急功好利的心性调和下来。亲子间同时学习接受一种全新的生活体会。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必须将自己归零,入乡随俗,融入当地的生活文化,一切从头学起(包括对历史的新认识)。孩子生活的适应力更好,很快的融入学校的文化,与同侪建立了友谊。我们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多元文化的生活教育,就是一种生命的教育。很幸运的又在此地接触了弟子规的圣贤教育,让我们的家庭有了新生命,通过修正改过,逐渐的恢复家人相处的和谐关系。

    老子的一句话:得道者多助。真实不虚。我们的好人缘,就是处处以真诚心待人,以爱心与人交往。才能在此地感得那麽多的善因缘。每当遇到困境时,就有贵人来相助。当孩子与这些贫困弱势的人们接触后,自然而然的长养仁爱之心,孩子开始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学会付出,学会助人为乐。尤其是去年我们与一群盲友的结缘,感谢善因缘让我们全家与这些弱势族群有相处的机会。看到他们眼盲心不盲,一样的认真工作,认真生活,并没有被如此严重的人生挫折而击倒。我们对他们生命力的态度感到敬佩,并从中体会”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末学随缘的将弟子规的光碟赠送给他们学习,让他们也有学习圣贤经典的机会。环境教育非常重要,孩子的心量与言行很快开始潜移默化。皇天不负苦心人,如今两个孩子总算懂得体会父母的付出与辛劳,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保持一个知足的心态,改变以前娇奢的生活习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末学就不断的训练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与对人恭敬好礼的做人态度。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这几年大儿子利用寒暑假就会背起背包,自己规划路程,用经济的费用,带着弟弟自助旅游祖国的大地山河,他们更喜欢下乡体会农村淳朴的生活。培养他们学习自主生活的应变能力,学习体悟真实的人生价值。平时孩子在学校,只要遇到同学有困难时,在能力所及下都会十分乐意的随缘帮助。大儿子明年就要毕业了,孩子念念要尽快替爸爸分担家庭经济,这份责任的承担就是孝心打开的开始。

    末学现在从事"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义务工作",就是要为孩子竖立一个学习的典范。现在社会普遍缺乏和谐和睦的示范家庭,透过弟子规的家庭教育让我们更有信心的将和谐家庭为人演出。教育孩子不是凭我们的学历。教育孩子是凭我们的智慧与经验,如何启发自性的智慧,就只有依靠孔孟儒家思想及佛教大乘佛法 。

    因为找到了真理,心也就安定下来。为了帮助母亲早日脱离病苦的苦海,帮助丈夫找回失去的自信,帮助孩子迷途知返的种种动力来源下,自我探索内在的无限潜能被激发出来,才能勇猛精进努力学习。当我们愿意改变自己错误的心态,丈夫感受末学不再是那个好强争胜的妻子,重新恢复新的生命动力,成为真正的一家之主。以前夫妻没有落实相互尊重,家庭的重心失去了平衡,现在我们各尽其职,父义妇德,夫妇有别,家庭的种种问题随之化解。丈夫经历这几年事业不顺的挫折,加上家庭吵闹不休失去和睦,几乎丧失自信心。这两三年学习弟子规透过不断的身体力行,反省改过,放下自己傲慢的习气,从小事学习放下自己坚固的执著,真心的向家人忏悔认错,从心改过。与家人相处的日常生活当下,懂得凡事要尊重丈夫的意见,夫妻关系自然恢复和谐与融洽。在学习蔡老师的课程期间,丈夫有空也会陪同听课,一起薰修人生智慧的经典教育。末学从此改变以前对丈夫严厉的态度,用鼓励代替责备,用感谢感恩代替抱怨,用真诚的陪同代替逃避。家庭的磁场改变为和谐与温馨,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人格发展得以健全,健康。

    末学回归到当一名贤淑的妻子与温柔的母亲角色后,在去年12月回台探视病重的母亲时,母亲被末学的改变而感动。母亲用着温柔的眼神看着我,并伸出她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说:女儿啊,妈妈从来不相信你这样好胜好强的个性,会改变成这样的温柔与慈悲。当时,末学所感受的就是一股暖流充满了全身上下,一下子抱着母亲嚎淘大哭,跪下双膝向母亲忏悔道歉,向母亲表达真诚的感恩之意。末学向母亲说:妈妈、谢谢您用一生的悲苦与病苦,情苦的示现解救了我,让我及时回头是岸,从恶妻回归做贤妻良母,挽救了原本要破碎的家庭。您不只救了我,还救了我们一家人。请妈妈原谅我以前的不孝。我在此真心向妈妈感恩感谢。母亲当时也含着泪水问我:妳婆婆现在对妳好不好?我满是泪水的向母亲点点头。当下心充满感恩的心情,从小盼了几十年母亲温柔的母爱及肯定终于让我等到了。在母亲中风卧床的近5年里,身体越来越残破不堪。经历了种种磨难她早就封闭她的心,不再有对我们儿女关怀的言语。经过末学的改邪归正,回归孝道,让自己本有的性德呈现出来,竟然唤起母亲对末学的母爱与关爱。

    去年12月回台是因为母亲感染肺炎而住进加护病房,当时一接到电话隔天就从昆明赶回台湾探视母亲。其间末学每天早晚都去探视母亲,帮她按摩、清理擦拭身体,在她的病床旁念佛并祈求佛力加持,很快的四天后母亲就转到一般病房。记得当时母亲见到我回去探视她,含着泪水告诉我:她非常感谢我赶回来看她。末学哭着向母亲说:母亲病重,女儿回来探视本来就是应该的。目前因为家庭因素,为了孩子的教育,无法长期留在母亲身旁照顾,内心感到无比的愧疚。只有恳请母亲原谅,并劝告母亲别再牵挂儿女,一心念着阿弥陀佛,别再想女儿了。我们一起努力念佛,将来我们母女自会在西方极乐世界会面的。感谢这次母亲的病危得以让我们母女有机会化解了长期以来的冤结,彼此都放下过去的种种不是,真正找回那份母女连心的天伦。没想到,那次与母亲的话别,竟然是最后一次。今年六月再回台探视母亲时,她已经不认人了。当时见到母亲如此的情况,只有擦干眼泪,为母亲读诵经典与佛号回向,祈求母亲早日脱离人间的苦海。最终母亲在今年的8月7日夜里安详的离世了。我知道母亲会到很好的天道去享福了。因为她的女儿发愿今生必定要成佛。目前只有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的智慧来报答父母的恩德。小羊有跪哺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更何况我们生而为人,更应及时尽孝化解亲子间的矛盾与冲突。才不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活在当下,敦伦尽份,尽自己的家庭本分,尽自己当一个社会榜样的本分,为一切有缘众生尽一份绵薄之力。《百善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首,孝心开了,百善皆开。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一切教化都由孝心而开始。感恩弟子规的家庭教育帮助末学的家庭恢复和谐与幸福。借此将这几年自己落实弟子规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唤起人们更有信心的来共同学习弟子规的圣贤教育,让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恢复和谐,真正享受幸福的人生。

感恩蔡老师及读书会的每一位老师及学长。

本网注:感谢师兄的分享!

 
本文编号:20080111171652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