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为封闭心灵天窗开锁人

作者:内蒙古新闻网  

时间:2008-8-11  

http://news.nmgnews.com.cn/xam/article/20080806/189187_1.html

摘自  
 

  青少年道德意识的缺失,师生间的不信任,孩子对父母的叛逆,员工思想情绪和波动,夫妻间的不和谐,婆媳间的不理解,兄弟姐妹间的不谦让……现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些困扰家庭、学校、父母、夫妻、婆媳等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经过民间疏导师王浴亲的破解,找回了温馨、幸福和快乐。从2006年到2007年7月,王浴亲先后举办了《弟子规》班32期,为220多个家庭的500余人次患心里障碍者启蒙了封闭的天窗。

  儒家教育的使者

  今年36岁的王浴亲,出生于吉林省洮南市,1990年来到乌市。在现实生活中,她发现许多家庭矛盾和子女教育的问题困扰着家庭和社会的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普遍的难点。她先后到安徽省庐江县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和山东省庆云书苑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渠道。

  2006年7月,在一次与朋友交谈中她得知辽宁省鞍山市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幸福人生讲座》的信息,便自费前往学习。在学习中,她聆听到了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儒家圣贤文化工作的蔡礼旭等10余名专家学者讲学和报告。

  在返回乌兰浩特市的列车上,王浴亲想;这不是让人们更深地了解《弟子规》,用圣贤教育人们,改造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吗。作为炎黄子孙,普通公民,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教育青少年和那些社会公德缺失人和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

  回到乌市后,经过一番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理想等教材准备后,10月上旬在家里办起了《弟子规》班,讲授德行教育知识和常识,

  在讲课过程中,她理论结合实践,讲述了至善莫如教子等知识,让学生家长、学生和一些家庭存在成员中相互抱有成见的人消除了误解、隔核,增加了理解。通过亲师教育,让那些道德缺失的孩子和家庭成员懂得了怎样做人,怎样去孝亲尊师、友爱同学、待人接物的思想根基。

  在她的亲师教育下,许多学生家长、学生、家庭内部成员中原来有不和谐因素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婆媳间和睦了,夫妻不在吵架了,孩子学习成绩上去了。“对净化社会,洗涤人心,实现了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利益。”王浴亲说。

  营造幸福的家庭

  古人云:“正家之道,始于夫妇。上承祭祀,下养父母。唯夫义而妇顺,乃起家而裕厚。这这段话的大意是:振兴家庭之道始于夫妇。对上承担祭祀祖先之责,对下承担奉养父母之劳。只有丈夫仁义,妻子柔顺,才能振起家风,生活富裕。

  王浴亲在做心里疏导工作中,引用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儒家圣贤文化工作的蔡礼旭老师曾说过的话:夫妇之道就是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句话做到了保证白头偕老。王浴亲说:“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就这么简单明了的两句话,我们如能力行真干,就一定可以解决家庭夫妇之间的一切烦恼和问题,而收获“天清地宁”和谐的家庭生活。

  乌市胜利街的赵先生夫妻因家庭锁事闹起了矛盾,妻子幕名找到王浴亲。王浴亲听了她的述说后说:“夫妻间最容易磨擦的无非就是意见或言语上的冲突,继而口角不断,终至分手。俗语讲,丈夫是天,如果天总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或者十个太阳一齐出,烤得大地寸草不生;妻子是大地,女人的心要是太强、太硬了就是山尖,很难生长万物。夫妻之间一味的指责抱怨,久而久之导致夫妻情义日浅,怨恨日深。听了王浴亲的一番话,这位妻子一下子就明白了,打电话找来了丈夫赔理道欠。布满阴云多日的夫妇俩拉着手要请王浴亲去饭店。王浴亲说:“只要你们夫妻恩恩爱爱,比我吃多少饭店都强。”

  乌市爱国街的张先生家庭矛盾发生后,得知王浴亲通过办班的形式,化解了不少家庭矛盾,便来听了几次课。一次上完课后,已为人父的张先生对王浴亲说,以前很烦恼,在家经常发脾气,对妻子做的任何事情他都不满意,时间长了夫妻二人的心离得越来越远了,互不相让,经常吵架,日子过得非常累,孩子整天忧心忡忡,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听了你的课,我知道了错在我这。以前我自以为事,好为人师,完全没有考虑对方的需要与感受。对妻子我没有尽到一个兄长的责任;对孩子我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现在让我明白了遇事包容、相信、忍耐,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以后我会做个好丈夫、好父亲。

  听了张先生话,王浴亲接过话茬说:“如果丈夫的天空万里无云,风和日立;妻子这片大地也会心地柔软,厚德载物,孩子就会在父亲的天空里,母亲的大地上,健康、快乐、幸福永远,家就会和谐、美满。

  青少年的良师

  如何让孩子从小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亲朋?如何让孩子从小积累德行、增长智慧?孔老夫子讲:“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当一个孩子从就小培植他善愿善念,让他时时起心动念增加他的德行与智慧,他从小就会利益社会,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一次,王浴亲在给20几名中小学生上完《弟子规》课后,提了“今生最不能等待的一件事是什么?”的问题。乌市某小学的一位男孩不假思索回答:“孝顺父母”。孩子回答的四个字铿锵有力,另在场的父母们听后心情愉悦。

  乌市某中学初三的15 岁女同学,正处于叛逆期。在家父母说的话她从来听不进去,总认为父母思想落伍,做什么事都是我行我素。上网吧、不学习,还养成了不尊敬老师等诸多的不良习惯。父母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王浴亲听了孩子父母的介绍后,让同学把她找来,针对她的种种表现,给她讲历史上和国内国际上仁爱、感恩、孝敬长者的典范和故事。帮她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含义,并引导她每周写一篇感恩的文章,帮她来唤醒本有的良知。还用“人之初,性本善”来疏导这个孩子。几次疏导后,校正了这个孩子的偏差,渐渐地这个孩子改掉不良嗜好,父母高兴了,孩子的成绩也上去了。

  王浴亲在办班中,有的是经常来听课的“老学员”,有的是抱着试试看的“新学生”。每次有新来听课的中小学生,王浴亲都要给孩子留家庭作业——每周给父母洗1到3次脚。王浴亲说:“让他们给父母洗脚,是培养孩子体恤父母,爱护父母的一种方式。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如果孩子有了这种举动和心态,父母会感到很幸福。《弟子规》讲:‘晨则省,昏则定’。让他们早晨向父母问好,晚上问安。做到无论上哪去,都要向父母告知,就是说要‘出必告,反必面’。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如何具体地爱敬父母。”

  笔者在即将结束采访时,王浴亲说:“让孩子从小就有爱心,他已经在为家庭、为社会做好典范,积累德行,增长智慧。当他们有孝敬父母亲的做人、处世的态度,步入社会后自然就不为自己想,而是为父母增光,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努力奉献,懂得这样做是他们的本份。

  鉴于王浴亲对创建和谐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前不久被乌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十佳文明市民”、的荣誉称号。

 
本文编号:2008081110012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