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汤池大街上扫地志愿者的“力行”实践

作者:郑州晚报  

时间:2008-9-23  

http://news.sina.com.cn/o/2008-08-30/104914378725s.shtml

摘自  
 

[汤池儒家文化三年实验之三]
  三年前,一群儒家传统文化继承推行者,选择在安徽省庐江汤池镇建立中华传统文化示范基地,以期三年之内,用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 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的智慧,进行一场浩大的“新国民教育”,将汤池变为“礼仪之邦”,成为天下人行为规范的道德样板。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汤池到底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世人检验,她给这个社会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核心提示
  《弟子规》里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文化中心的老师也常常强调“注重力行”。因此,在汤池,力行志愿者之家与和丰园传统农业示范园,是当地人和中心老师必定要推荐参学的地方,“从这两个地方,大家可以更深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力行志愿者之家和中心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声名鹊起与这个家庭每天早晨义务清扫汤池镇所有的大街有关。而和丰园属于文化中心,并且她的故事更具知名度。在这块示范基地里,设有专门为虫子食用的特色餐厅,田地里所有虫子都在这个“餐厅”吃饭,却不会侵犯只有一垄之隔的其他菜地。这里还曾进行过著名的摇滚音乐对垒经典诵读的白菜生长试验。晚报记者 张志颖 袁帅 文/图

  一群志愿者的“家庭生活”
  8月11日清晨6时,淡淡薄雾包围中的汤池还没有醒来,力行志愿者之家的10多位成员已经扫完汤池镇的大街排队回家了,与此同时,在和丰园农田里耕作习劳的家庭成员也回到了家中,他们的家就在汤池镇和平路上。
  6时30分,40多位家庭成员表情专注,态度恭敬地对着墙上的孔子行教图三鞠躬之后,端坐在一楼大厅开始诵读每天的必修课《弟子规》,这群年轻人响亮的读书声很快飘扬在大街的上空。
  7时,大盆的南瓜稀饭、煮豆腐、炒苦瓜、西红柿茄子端上桌子。早饭开始了,与中心一样,饭前,在这里大家还念感恩词。饭后,每个人碗里不见一点汤汁油花。
  8时,家庭成员开始分流。这一天上午,一部分人要到中心厨房帮厨,一部分人到中心和丰园田地里劳作种菜,另一部分将要离开汤池。虽然这里每天都会人来人往,但这种常见的离离合合仍让这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眼泪涟涟。
  在汤池扫大街的人就是他们
  上午9时,已经忙完纷乱事务的“力行志愿者之家”的家长,也就是这个家庭的创始人武峻同终于有空坐下来了。
  30多岁的武峻同是江苏盐城人,大学毕业后,经营了一家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在网上并实地了解了文化中心的有关情况后,就关闭了公司,带着几年来挣的钱及家人来到了汤池。2008年1月份,在自己掏钱租下的三层小楼房中成立“力行志愿者之家”,专门接待在汤池常住学习,愿意为汤池和中心义务服务的志愿者。
  短短几个月时间内, 这个家庭从每天的十几个人,到现在一直维持在常驻的40人左右,志愿者人数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最初的志愿者们主要的工作就是为汤池镇义务清扫大街,在扫了几个月后,文化中心的老师们才得知这个家成立的消息。于是,更多的大学老师、公司老板、服装设计师、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学生、普通农民……来到这里参加义务劳动,这个家也同时开始承担起向中心输送师资人才和义务劳作的任务。
  “力行志愿者之家”目前运转良好,资金多出于武峻同之手。不过,随着感召力和知名度的增加,同时也出于对武峻同人格的信任,更多的人开始为这个家贡献力量,家中的大屏幕液晶彩电、面包车等都是各地志愿者捐赠的,而这里共住的志愿者也有多出多、有少出少地过着人类几千年来理想中的“大同生活”。
  “我只想办一个大家能互助互爱的群体,但现在做得并不是最好。”武峻同说,“这里就像一个接力跑一样,一些人走了,但另一些人来到,大家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在智慧和德行不足的状况下,只能从一点点小事做起。”
  力行是济世达人的一种方式
  “天地不言,万物生,四时行。行者不言,默默耕耘,笑对春夏秋冬。世事纷纭,圣贤教诲铭记心中。古往今来,成大业者重力行。芸芸众生,烦恼多,苦难重。行者不言,切切关爱,洒遍南北东西。放眼世间,太多生命需要帮助。豪言壮语,不如点滴去力行。”在“力行志愿者之家”一楼的柱子上, 贴着这张武峻同创作的《力行志愿者之歌》。而志愿者们所穿的衣服上都写着孔子的“力行近乎仁”这句话。
  “我们家里注重的就是力行,也就是实践。”赵福秀说,她在“力行志愿者之家”已经4个多月了,4个多月的时间让她懂得了很多东西,“大学毕业后,家人给我安排的工作很不错,可我就是想学习传统文化。到了这里之后,我才明白想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必须力行。所以我打算至少再在这里待一年时间,在实践中才能更快的成长”。
  与“力行”的理念很是相似,这个家在创办之初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亲手劳作的:双层床是自己动手焊制的,被子是志愿者一针一针缝制的,水井也是志愿者一锹一锹挖的。
  “读过《弟子规》再劳动,我更能理会书中的深意。”来自郑州的林阿姨在做饭的间隙还不忘坐在厨房中读《弟子规》。今年50多岁的林阿姨是志愿者之家的第一批志愿者,主要负责做饭。她介绍,来这里劳作力行的人,很少有不被感动的,这里比自己的家更亲切,比自己的家更能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力行是一种修己达人的精神,济世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失而华夏复兴必需的,我们家庭的理想就是这个。”武峻同说。
  一块引人参观的传统农耕田
  8月12日,临近中午,阳光开始毒辣起来,顶着烈日,十几个穿着“力行近乎仁”的志愿者在地里奋力锄地,陆毅智用手擦了擦额上的汗粒,继续锄地。这个来自杭州的少年今年只有19岁,但他干起活来像模像样。
  来自东北的赵福彬正在地头的小路上运送一大堆砍下来的西红柿秆和杂草。把三轮车装满后,他眯起眼斜着头看了看毒辣的太阳,抬起右手擦了擦已经留到脖子里的汗粒,骑上三轮车奋力地向前蹬着。拉完一车后,赵福彬趴在三轮车上大口喘气。很显然,这个只有17岁的黑龙江少年对这样的劳动有点吃不消。赵福彬说,他今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妈妈让我来这里体验一下生活”。
  阳光下, 两位少年劳作的这块土地就是仅有29亩的和丰园,这是文化中心向社会推出的传统农耕园(也被称为有机农业园)。据宋冬兰老师介绍,恢复传统耕作是弘扬传统文化事业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她说,数千年来,不用化肥农药的传统农耕孕育了华夏无数子孙,到了现在,人类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水源、土地、空气的污染,并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开办和丰园,就是为了向社会证明: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一样可以把菜和粮食种好。” 宋冬兰说。
  2006年9月,文化中心在一块建筑垃圾废弃地上开辟了和丰园,种上各种蔬菜和水果。2007年7月和丰园开始接受外来者正式参观,截至目前,接待了上万人参观,其中包括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的国际友人。
  两个颇为神奇的试验
  走过和丰园大门口的小荷池,路过一片水果园,就是在汤池名气很大的“特色餐厅”。
  这块有着三四垄地的小菜园,种满了鲜嫩的绿叶类蔬菜。不过和周围其他葱葱茏茏的菜地不同的是,这块菜地的菜叶已经被小虫子啃得全是大洞小洞的。翻开一片叶子,会发现背面爬满了各种小虫子。
  “特色餐厅”是专门为虫子准备的,餐厅边上竖立着一块告示牌,告示牌上写着极具人性化的“告虫子先生书”,大意是欢迎虫子到此进食,希望人们能与虫鸟和谐相处。
  为了照顾虫子的胃口、吸引更多的新虫子,志愿者们还会经常补种一些鲜嫩的蔬菜。“菜园里的虫子都会跑到这里吃饭,而不会侵犯一垄之隔的菜地。” 宋冬兰说。
  对于这种奇怪现象,中心农业部的老师做了同样奇特的解释:“万物都是通灵性的,没有虫子的话,人类也不可能生存,这就是生物链。在这里,我们就用自己的爱心来告诉虫子,菜地中有一块地方是给它种的,有它喜欢吃的东西。这个话在虫子的世界里一传十,十传百,几年间,好多虫虫都跑到这块乐土定居,就不会乱咬我们食用的植物。”
  除了“特色餐厅”外,和丰园还做过更为神奇的试验。
  同时种下两块小白菜,一块地自播种开始每天24小时给它播放摇滚音乐听,另一块每天给它播放《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两个月之后,让人称奇的结果出现了:听摇滚音乐的小白菜长得稀疏、枯黄、瘦小,而听经典诵读的小白菜长得茂盛、深绿、高大。
  事实上,和丰园的做法是参照了日本江本胜博士著名的《水知道答案》。“连水都有知觉,何况蔬菜和虫鸟。只要人们放弃和它们对立,善待它们,给它们合理的生存空间,完全是可以和它们和谐相处的。”宋冬兰老师说。

 
本文编号:2008092311002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