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读诵经典
        【目录

《五种遗规》之《养正遗规》

(清)陈弘谋 编辑

 
 
 

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
先生名端礼. 元鄞县人. 官衢州路儒学教授

 
    (序)今父兄之爱其子弟. 非不知教。要其有成. 十不能二三。此岂特子弟与其师之过。为父兄者. 自无一定可久之见. 曾未读书明理. 遽使之学文。为师者虽明知其未可. 亦欲以文墨自见. 不免于阿意曲徇。失序无本. 欲速不达. 不特文不足以言文. 而书无一种精熟。坐失岁月. 悔则已老。且始学既差. 先入为主. 终身陷于务外。为人而不自知. 弊宜然也. 孔子之教. 序志道据德依仁. 居游艺之先. 周礼大司徒. 列六艺居六德六行之后. 本末之序. 有不可紊者。今制取士. 以德行为首. 经术为先. 词章次之盖因之也。士之读经. 虽知主朱子说. 不知读之固自有法。读之无法. 犹不免以语言文字求之. 而为程试资也。

  余不自揆. 用敢辑为读书分年日程。与朋友共读. 以救斯弊。盖一本辅汉卿所稡朱子读书法修之。而先儒之论. 有裨于此者. 亦间取一二焉。嗟夫. 欲经之无不治。理之无不明。治道之无不通。制度之无不考。古今之无不知。文字之无不达。得诸身心者. 无不可推而为天下国家用。窃意守是. 庶乎本末不遗. 而工夫有序。已得不忘. 而未能日增。玩索精熟. 而心与理相浃。静存动察. 而身与道为一。德形于言辞. 而可法可传于后。较其所就. 岂世俗偏长一曲之学. 所可同日语哉。鄞程端礼书。

  弘谋按论语首章. 标一学字. 继之曰时习。朱子以效字释学字. 而曰后觉者. 必效先觉之所为. 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其释时习. 则曰学之不已. 如鸟数飞。夫学虽不专在读书。而为学者. 非读书. 则天地万物之理. 前古后今之事. 无由而明。虽空空守此本然之善. 亦不能扩充以尽其极。而读书不得其要. 不尽其量. 随得随失. 若存若亡. 于时习之义安在。可视为口耳记诵. 而无关于明善复初之本务也哉。元畏斋程氏. 推明朱子之意. 定为分年日程。本末兼该。首尾联贯。直欲识一字. 明一字之义。读一句. 受一句之益。明体达用. 于是乎在。明初. 曾颁学宫。

  后之读书者. 日趋茍简. 专事涉猎. 此书无复有寓目者矣。当湖陆清献公令灵寿时. 序而刊之。以为非程氏之法. 而朱子之法。非朱子之法. 而孔孟以来. 教人读书之法。其尊信此书如此。今欲为童子立为学之始基. 以极致知之能事。固不能外此. 而别有师法也。至所载钞经读史诸法. 皆极精要。以限于卷帙不能备载。亦以此编专朂童蒙. 待至穷经研史. 正可考全书而得之也。


  八岁未入学之前。读性理字训。
程逢原增广者..
  日读字训纲三五段。以此代世俗蒙求千字文. 最佳。又以朱子童子须知贴壁于饭后使之记说一段。

  八岁入学之后。读小学书正文。
  日止读一书. 自幼至长皆然。随日力性资. 自一二百字. 渐增至六七百字。日永年长. 可近千字而已。每大段内. 必分作细段。每细段. 必看读百遍。倍读百遍。又通倍读二三十遍。
如此用工。便可终身不忘。后凡读经书仿此。自此说小学书. 即严幼仪。大抵小儿终日读诵. 不惟困其精神. 且致习为悠缓。以待日暮。法当才办遍数. 即暂歇少时. 复令入学。如此可免二者之患。

  日程
  一每夙兴. 即先自倍读已读册首书. 至昨日所读书一遍。内一日看读。内一日倍读。生处误处记号. 以待夜间补正遍数。其间日看读. 本为童幼文理未通. 误不自知者设。年十四五以上者. 只倍读。师标起止于日程空眼簿。凡册首书烂熟. 无一句生误. 方是工夫已到。方可他日退在夜间. 与平日已读书. 轮流倍温。如未精熟遽然退混诸书中. 则温倍渐疏. 不得力矣。凡倍读熟书. 逐字逐句. 要读之缓而又缓. 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朱子所谓精思. 所谓虚心涵泳. 孔子所谓温故知新. 以异于记问之学者. 在乎此也。
   
读书自须成诵。熟读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记忆而能有得者也。自幼至长。应读之书甚多。今之课读者。初读生书时. 学生强记以塞责. 先生以能倍而即止。踰时渐忘. 后来即加温习. 已须多读遍数。重费工夫。迨读书渐多. 工夫渐少。温习难遍. 多所遗忘。继以温理苦难. 师生皆以为畏。直至废弃旧书. 同于未读。则前功尽弃。终身无精熟之书矣。看读百遍. 倍读百遍之法。似乎迂苦难行。不知百遍之功. 中材皆能熟记。倍读百遍。尤能牢记. 不至趁口读过。亦收放心之一法也。又复连前带倍. 每日温倍. 不费工夫. 温书虽多。无虞难遍。是虽勤苦于前. 而终得收效于后也。前辈常云。读生书。莫待温时熟。言初读时. 必使透熟. 终身不忘也。又云. 读温书好象生时读。言已精熟. 惟恐趁口读过. 必须字字分明. 句句体认. 如读生书也。二语与程氏所言相表里。总之读一句。熟一句。得寸则寸。则工夫不致浪掷. 终身受用不尽矣。

  一师试倍读昨日书。
  一师授本日正书。假令授读大学正文章句或问. 共约六七百字. 或一千字。须多授一二十行. 以备次日或有故. 及生徒众. 不得即授. 可先自读。免致妨功。先计字数。画定大段. 师记起止于簿。点定句读. 圈发假借字音. 令面读子细正过。于内分作细段. 随文义可断处. 多不过十句。少约五六句。大段约千字. 分作十段. 或十一二段. 用朱点记于簿。还案. 每细段. 看读一百遍。倍读一百遍。句句字字要分明. 不可太快。句尽字重读. 则句完。不可添虚声. 致句读不明。且难足遍数. 须用数珠. 或记数板子记数。每细段二百遍足. 即以墨销朱点。即换读如前。宁剩段数. 不可省遍数。仍通大段倍读二三十遍。必待一书毕. 然后换一书. 并不得兼读他书. 及省遍数。

  一师试说昨日已说书。

  一师授说平日已读书。不必多. 先说小学毕. 次大学。次论语。假如说小学书. 先令每句说通朱子本注。及熊氏解. 及熊氏标题。已通. 方令依傍所解字训句意说正文。字求其训。注中无者. 使简韵会求之。不可杜撰以误人。宁以俗说粗解. 却不妨。既通说每句大义. 又通说每段大义. 即令自反覆说. 面试. 通乃已. 久之才觉文义粗通. 能自说. 即使自看注. 沉潜玩索。使来试说. 更诘难之. 使之明透。如说大学论语. 亦先令说注透. 然后依傍注意说正文。

  一小学习写字. 必于四日内. 以一日令影写智永千文楷字。如童稚初写者. 先以子昂所展千文大字为格影。写一遍过. 却用智永本影写。每字本一纸. 影写十纸。止令影写. 不得惜纸. 于空处令自写. 以致走样。如此影写千文足后. 歇读书一二月. 以全日之力. 通影写一千五百字. 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影写之后. 又使对临. 以全日之力。如此写一二月. 他日方能写多. 运笔如飞. 永不走样。盖儒者别项工夫多. 故习字止如此。用笔之法. 双钩. 悬腕. 让左. 侧右. 虚掌. 实指. 意前. 笔后. 此口诀也。欲考字. 看说文韵会等书。以求音义。偏傍点画. 皆须考正。

  一小学不得令日日作诗作对. 虚费日力。今世俗之教. 十五岁前. 不能读记九经正文. 皆是此弊。但令习字演文之日. 将已说小学书作口义. 以学演文。每句先逐字训之. 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结一章之意。相接续作去。明理演文. 一举两得。更令知虚实死活字。但临放学时. 面属一对便行. 使略知对偶轻重虚实. 足矣。此正为己为人. 务内务外. 君子儒. 小人儒. 之所繇分。此心先入者为主. 终此生不可夺。

  一只日之夜. 大学令玩索已读大学。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章求其旨。每一节. 十数次涵泳思索. 以求其通。又须虚心以为之本。每正文一节. 先考索章句明透。然后摭章句之旨。以说上正文。每句要说得精确成文. 钞记旨要。又考索或问明透. 以参章句。如遇说性理深奥精微处. 不计数看. 直要晓得. 记得烂熟. 乃止。仍参看诸儒疏解。诸说有异处。标贴以待思问。如引用经史. 先儒语. 及性理. 制度. 治道. 故事相关处. 必须检寻看过。凡玩索一字一句一章. 分看合看. 要析之极其精. 合之无不贯。去了本子. 信口分说得出合说得出. 于身心体认得出. 方为烂熟。朱子之训. 先要熟读。须是正看. 背看. 左看. 右看. 看得是了. 未可便道是. 更须反覆玩味。此之谓也。不必多. 论语止看得一章二章三章. 足矣。只要。自得。先说者. 要极其精通。其后未说者. 一节易一节. 工夫不难矣。只要记得。大学毕。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灯火起中秋. 止端午。或生徒多. 参考之书难遍及. 则参差双只夜以便之。

  一双日之夜倍读。只一遍。倍读一二卷. 或三四卷. 随力所至。记号起止. 以待后夜续读。凡温书. 必要倍读。才放看读. 永难再倍. 前功废矣。如防误处. 宁以书安于案. 疑处正之. 再倍读。倍读熟书时. 必先倍读本章正文毕. 以目视本章正文. 倍读尽本章注文. 就思玩本章理趋。此法不惟得所以释此章之深意. 且免经文注文. 混记无别之患。如倍读忘处. 急用遍数补之。凡已读书. 一一整放在案. 周而复始. 以日程并书目. 揭之于壁。夏夜浴后. 露坐无灯. 自可倍读。

  一随双只日之夜. 附读看玩索性理书。性理毕. 次治道。次制度。如大学失时失序。当补小学书者. 先读小学书数段。仍详看解。字字句句. 自要说得通透. 乃止。小学书毕. 读程氏增广字训纲。次看北溪字义. 续字义。次读太极图说. 通书. 西铭. 并看朱子解. 及何北山发挥。次读近思录. 续近思录。次看读书记。大学衍义。程子遗书外书。经说文集。周子文集。张子正蒙。朱子大全集语类等书。或看或读. 必详玩潜思. 以求透彻融会。切己体察. 以求自得。性理紧切书目. 通载于此。读看者. 自循轻重先后之序。有应记者. 仍分类节钞。若治道. 亦见西山读书记. 大学衍义。

  一以前日程. 依序分日. 定其节目. 写作空眼. 邗定印板. 使生徒每人各置一簿. 以凭用工。次日早. 于师前试验. 亲笔勾销。师复亲标所授起止于簿。庶日有常守. 心力整暇。积日而月. 积月而岁. 师生皆可自考。施之学校公教. 尤便有司拘钤考察。小学读经习字演文. 必须分日。读经必用三日。习字演文. 止用一日。本未欲以此间读书之日. 缘小学习字. 习演口义小文词. 欲使其学开笔路. 有不可后者故也。
假如小学簿纸百张. 以七十五张印读书日程. 以二十五张印习字演文日程. 可用二百日。至如大学。惟印读经日程。待四书本经传注既毕. 作次卷工程时. 方印分日读看史日程。毕. 印分日读看文日程。毕. 印分日作文日程。其先后次序. 分日轻重. 决不可紊。人若依法. 读得十余个簿. 则为大儒也。他年亦须自填. 以自检束. 则岁月不虚掷矣。今将已刊定。空眼式. 连于次卷。学者诚能刊印置簿日填. 功效自见也。

  小学书毕。
  次读大学经传正文。
读书. 倍温书. 说书. 习字. 演文. 如前法。
  次读论语正文。
  次读孟子正文。
  次读中庸正文。
  次读孝经刊误。
读书. 倍温书. 说书. 习字. 演文. 并如前法。
  次读易正文。
读书. 倍温书. 说书. 习字. 演文. 如前法。
     
六经正文. 依程子. 朱子. 胡氏. 蔡氏. 句读. 参廖氏及古注. 陆氏音义. 贾氏音辨. 牟氏音考。
  次读书正文。
  次读诗正文。
  次读仪礼. 并礼记正文。
  次读周礼正文。
  次读春秋经. 并三传正文。
  前自八岁. 约用六七年之功. 则十五岁前. 小学书. 四书. 诸经正文. 可以尽毕。既每细段看读百遍. 倍读百遍. 又通倍大段。早倍温册首书. 夜以序通倍温已读书. 守此决无不熟之理。

  自十五志学之年. 即当尚志。为学以道为志。为人以圣为志。自此依朱子法读四书注。或十五岁前. 用工失时失序者. 止从此起。便读大学章句或问. 仍兼补小学书。

  读大学章句或问。
       一读书. 倍温书. 所读字数. 分段看读百遍. 倍读百遍. 并如前法。
       一夜间玩索倍读已读书. 玩索读看性理书. 并如前法。 

  次读论语集注。
  次读孟子集注。
  次读中庸章句或问。
  次钞读论语或问之合于集注者。
  次钞读孟子或问之合于集注者。
  次读本经。
诸经俱有钞法。详见全书.
  前自十五岁. 读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 性理诸书。确守读书法六条。约有三四年之功. 昼夜专治。无非为己之实学. 而不以一毫计功谋利之心乱之。则敬义立. 而存养省察之功密。学者终身之大本植矣。

  四书本经既明之后. 自此日看史。仍五日内专分二日. 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倍温诸经正文。夜间读看玩索温看性理书。并如前法。

  看通鉴。看鉴读文学文. 说皆精要. 详见全书.
       一分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 及诸经正文. 夜间读看玩索温看性理书. 并如前法.  

  次读韩文。
  
    一六日内分三日. 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 诸经正文. 及温看史. 夜间读看玩索温看性理书. 如前法.

  次读楚辞。
    
一分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 诸经正文. 温看史. 夜间读看玩温性理书. 如前法。

  通鉴韩文楚辞. 既看既读之后. 约才二十岁. 或二十一二岁。仍以每日早饭前. 循环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 诸经正文. 温看史. 温读韩文楚辞之外. 以二三年之功. 专力学文。既有学识. 又知文体. 何文不可作。

  学作文。
  作科举文字之法。
用西山法.
  读看近经问文字九日。作一日。
  读看近经义文字九日。作一日。
  读看古赋九日。作一日。
  读看制诰表章九日。作一日。
  读看策九日。作一日。
     
一仍以每日早饭前. 倍温四书经注或问. 本经传注. 诸经正文. 温史. 夜间考索制度书. 温看性理书. 如前法.

  专以二三年工学文之后. 才二十二三岁. 或二十四五岁. 自此可以应举矣。三场既成. 却旋明余经. 及作古文。余经合读合看诸书. 已见于前。窃谓明四书本经. 必用朱子读法。必专用三年之功。夜止兼看性理书. 并不得杂以他书。必以读经。空眼簿. 日填以自程。看史及学文. 必在三年外。又必择友. 举行蓝田吕氏乡约之目。使德业相劝. 过失相规。则学者平日皆知敦尚行实. 惟恐得罪于乡评。则读书不为空言. 而士习厚矣。必若此. 然后可以仰称科制. 经明行修. 乡党称其孝悌. 朋友服其信义之实. 庶乎其贤材盛而治教兴也。岂曰小补。古者. 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 而宾兴之。未有不教而可以宾兴者。方今圣朝科制明经. 一主程朱之说。使经术理学举业. 三者合一. 以开志道之士. 此诚今日学者之大幸。第方今学校教法未立. 不过随其师之所知所能. 以之为教为学。凡读书才挟册开卷. 已准拟作程文用。则是未明道. 已计功。未正谊. 已谋利。其始不过因循茍且. 失先后本末之宜而已。岂知此实儒之君子小人. 所繇以分. 其有害士习. 乃如此之大。呜呼. 先贤教人格言大训. 何乃置之无用之地哉。敢著于此. 以待职教养者取焉。

  右分年日程. 一用朱子之意修之。如此读书学文皆办. 才二十二三岁. 或二十四五岁。若紧着。课程. 又未必至此时也。虽前所云失时失序者. 不过更增二三年耳. 大抵亦在三十岁前皆办也。世之欲速好径. 失先后本末之序. 虽曰读书作文. 而白首无成者. 可以观矣。此法似乎迂阔. 而收可必之功. 如种之获云。

  读经日程             年 月 日某人
  一早令倍读册首已读书至昨日书一遍太长则分。  起       止
  一面试倍读昨日书。
  起       止
  一面授本日书计字数。以约大段面。以大段分细段。令朱计段数。每细段面令读正过 。句读字音面说正过文义。
  起       止
  一令每细段先看读百遍。即又倍读百遍。数足。挑试倍读。倍说。过而墨销朱记 。后段如前段。足令通作大段。倍读试过。
  起       止
  一挑试夜间已玩索书。
  起       止
  一面授说已读书就令反覆说大义面试过。  起       止
  一只日之夜玩索已读书。
  起       止     又玩索性理书 。  起       止
  一双日之夜以序倍读凡平日已读书一遍。
  起       止
  又倍读性理书。
  起       止
  一令暇日仿定本点句读圈发字音 。  起       止    ○凡书忘记处朱记即补熟墨销

   读看史日程            年 月 日某人  
   五日一周详见工程。
  一日以序倍读四书经注或问一遍。
  起       止
   以序倍读经正文。
  起       止
   夜读看性理书并温。
  起       止
  一日以序倍读本经传注一遍。
  起       止
   以序倍读经正文。
  起       止
   夜读看性理书并温。
  起       止
  一日看读说记通鉴。
  起       止
   参合看史。
  起       止
   夜仿点史考释文。
  起       止
  一日看读说记通鉴。
  起       止
   参合看史。
  起       止
   夜温记史。
  起       止
  一日看读说记通鉴。
  起       止
   参合看史。
  起       止
   夜温记史。
  起       止
   日填起止。


   小学习字演文日程            年 月 日某人
  读经四日内分一日详见工程
  一早令倍读册首。已读书至昨日书一遍太长则分。
  起       止
  一令影写智永千文楷书。约一二十纸。写五七一易样。
  起       止
  一以已读说小学书作口义。    呈改上簿
  一说认记字门类。平反虚实。动静等。
  起       止
  一渐长学切韵考字。始音偏傍。音义假借等。
  起       止
  一夜以序倍读已读书一遍。
  起       止
  日填起止及所看所作

 

上篇:诸儒论小学

下篇:陈定宇示子帖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