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庐江之行见闻记

作者:陈宏  

时间:2007-6-3  

摘自  
 

庐江之行见闻记
 
学员 陈宏

以前,我对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早有耳闻。四月底,我看看自己的日程表,发现五一节前有几天休假,于是去庐江看看的想法便形成了,随后就打电话咨询有关事宜。电话拨通后才知道,五一期间中心正好举办「幸福人生讲座」,当下我就报了名,更加幸运的是中心可以提供一个学员名额给我。后来想想,与庐江结缘从一开始就这么幸运、幸福。我想,如果任何人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学习,都会感受到幸福,因为在庐江的所见、所闻、所感,一定会让任何人幸福。

为了把这种幸福传递出去,我将此行的见闻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初次见面的温暖

五月一日早晨,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到达了仰慕已久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所在地——汤池镇。一到大门前,就看见了笑容可掬的接待老师,接待老师知道有这么早班的火车,所以早早起来等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学员。在我以前的人生经历中,记得只有母亲得知我从外地归来的时候,早早地站在大门外等待。这是第一次在外地享受家的感觉。本来在路上我还想,到了之后可以先去找个旅馆休息,然后第二天报到上课(课程其实是五月二日正式开课),因为我印象中没有哪个单位或机构,在规定的时间之外为客人提供方便和服务的。然而在这里完全不同,就像对家人一样,中心从来都是无论任何时刻都会全心全意地给外来客人提供方便和支持。所以,在我见到接待老师后,我一路的疲劳全都不见了。后来我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的时候,我说:「妈妈,我到家了,您放心吧。」

餐厅里的优美

放完行李后,负责关照我们学习生活的辅导老师带我去餐厅用餐。来到餐厅大楼下,有两位义工在那里欢迎我们,并且鞠躬问好。走进餐厅,可以看到有一些人在用餐,整个容纳一二百人的餐厅没有一点声音,完全没有我印象中餐厅总是吵吵嚷嚷充满噪音的样子。我内心顿时感到一种敬意。餐厅是自助的形式,我照着老师的样子取餐,然后找座位坐下,我正想迫不及待地吃饭时,只见老师将碗筷摆好,然后微微低头垂下眼睛默默地坐在那里。这时我才突然想起,在来之前有一位老师跟我说过,吃饭前大家要先在心里默念感恩词,以感恩天地万物的赐予。饭菜用毕,看到老师取来开水将碗里的食物残渣冲净并喝下,之后才恭恭敬敬地将碗交到洗碗义工的手里,并且深深地一鞠躬。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激动在心头,原来餐厅可以这样安静,原来用餐可以这样优美。

捡垃圾的从容

用完餐,老师送我们回宿舍休息。在路上,老师看到垃圾随时弯腰捡起,然后放到路边的垃圾桶里,老师的动作自然娴熟,表情从容甜美。我也学着做,看到垃圾争着捡,当腰弯下去的一刹那,心里一下子变得无比柔软轻松,充满感激。原来捡垃圾竟然如此幸福!

称呼中透出的诚敬与谦虚

以前,在学校或单位里我经常称呼师长或前辈为「老师」,有时候学生也会称我「老师」,我从未感觉有什么异常,也很自然地充当起老师的角色。可是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我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本来我们就是学员的身份,称呼中心的老师没有什么奇怪的,可是中心的老师对我们每个学员都同样以老师相称,而且不论年龄、资历,无一例外地称呼为「老师」。这让我深深地震撼,因为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尊敬和谦虚,是无法做到真正谦卑的,原来真正的谦卑是这样的。

街口的礼貌

五月三日的早晨,我们依然是列队去中心上课,大家在老师的身教影响下,给路边的老人家问早安,自然地弯腰捡垃圾。然而,就在这时候,前方传来孩子清脆的问好声:「各位老师早上好!昨天晚上睡得好不好?」孩子那恭敬的态度,清澈的眼神,让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感动。每个人都向往做个有礼貌的人,原来文明礼貌是这么快乐的,孩子是可以教成这样的。

和谐的车厢

五月六日是这次学习的最后一天,晚上我吃过晚饭,收拾好行李准备去车站。因为本来就是自己一人来的,所以回去的行程注定了孤单,直到进了车站我还是这么想。因为早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所以并没有感到多么失落。然而事情并非一成不变。就在上车前,我同一位中心老师打招呼,没想到这个招呼给我带来了好运,这位老师带着我找到同行的老师,本来我没有座位,而且行李都拿不动,这一下全解决了。更为巧合的是,这位同行的老师就是第一天在中心接待我的老师,真是有缘。在车厢里,我们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并且大家马上力行,互敬互让,无比开心。旅途中,很多旅客看到有好的榜样也纷纷效仿,车厢里没有抱怨,没有了争抢,而是互相尊敬,互相礼让。我看到了大家做出礼让时而得到的喜悦快乐的心情,车厢变得无比祥和。

后来,我给同事分享时说,这是一次快乐之旅,文化之旅,收获之旅。这次学习我体验了很多,第一次看到,第一次听到,第一次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优美和智慧。很多的见闻让我印象深刻,我也因此更有信心学习传统文化,更有信心力行圣贤教诲。
 
 

 
本文编号:2007060311083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