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温柔的母亲最美

作者:大方广  

时间:2008-4-8  

http://www.dfg.cn

摘自  
 

      编者按:古人云:「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之大半,盖以母教为本也。」自古以来,母教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孩子童蒙养正的根本保证。

      古人亦云:「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更为切要。盖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而其夫与子之不为贤人者,盖亦鲜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此焉。」所以,当我们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时,应当反观我们的家庭教育,尤其是母教是否得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家庭都稳定了,社会才会安定。

      「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职。」如果太太能够对先生和家庭多一点照顾,就会逐渐培植起家庭的根本之道。有些人不经意间,就走到了「忙、盲、茫」的人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习气「忙」,日复一日;因为没有明确目标,然后「盲」;看不到亲人的需要,最后茫茫然,「茫」,迷失了自己。

      有幸的是,文中的主人公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回归了家庭,找到了自己的本分,正在圆满着自己的人生。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什么是学习?不是脑子里记得多少东西,而是所学真正利益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文中的主人公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了,才是「学而时习之」,那么当下就是「不亦说乎」的境界。

      诚愿天下的女性朋友,尤其已经做了母亲的朋友,好好品味一下「温柔的母亲最美」,而母亲的这份美丽本来就该是属于孩子,属于家庭的。相信,您一定会有所触动。

震 动

      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之前,作为一个现代职业女性,我对孩子呵护备至的时候不多。

      尽量不做饭,我和孩子爸爸在单位用餐,孩子和保姆去奶奶家,晚餐后才由保姆带回来。所以有时家里两个多月的煤气费才花八块多钱。

      衣服尽可能干洗,孩子的衣服保姆负责,各种家务能省则省,唯一的爱好是挤点时间自己看看书,似乎每天都很忙。

      二00六年开始学习了传统文化,才知道自己过的是「忙、盲、茫」的人生。先「忙」,然后「盲」,看不到亲人的需要,最后「茫」然,迷失了自己。

      传统文化课程中谈到现在孩子的教育,有一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个几年级的孩子做值日的时候对老师说:「老师,我给你钱,你替我扫地。」大家听了都笑,我也笑了。笑过之后,心里一震。

      因为从孩子几个月起,就请了保姆。不仅孩子的事情,许多家务保姆也自觉承担。

      我们对孩子称保姆作「小姨」,一天下班,女儿指着地上她弄脏的地方说:「小姨,这里!」又走到另外一处:「还有这里!」当时没有太在意,只是感觉气氛怪怪的。

      听了课,很受触动,这个孩子的现在不就是自己孩子的将来吗?

      说来惭愧,可能是积习太深了,虽然学了一年多,也有触动,却没有真正去做、去力行,可一想到女儿的将来,我下决心停下忙乱的脚步。

学而时习之

      不仅是为了女儿的将来,几位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女友,也给我很大触动。她们认识到回归家庭的重要,学以致用,当下力行,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照顾孩子、家庭,日子越过越滋润,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

      看着朋友的人生越来越圆满,又想到孩子,真是惭愧。「知耻近乎勇」,我也决心「痛改前非」,先从家务事、照顾孩子做起。也算是用实际行动向家人和朋友做个传统文化学习的汇报,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 越变越贤惠

      那是上个周日,我正在清理厨房,一位大我十岁的同事来访。

      我急着去开门,手里还拿着一把清扫用的小塑胶笤帚,女儿也闻声出来了,惊诧地说:「妈妈,您现在会扫地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先生加班不在,我赶紧端茶倒水。嘴里说着:「谁说妈妈不会扫地?」同事接过水,笑道:「哪里是真的不会扫地,只是孩子很少见你这个妈妈扫地的样子罢了。童言无忌,不过也没有冤枉你啊。」

      跟同事谈了一些最近的人生感悟,她也很替我欢喜,临走笑着说回归家庭是女人的本分,并祝福我越变越贤惠。

      (二)素描画妈妈

      送走了同事,细细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人生,觉得实在有点对不住女儿、对不住先生和这个家。

看着在书房写作业的女儿,当下那眼神就变得温柔了几分,用比平时低了几度的音调问女儿,中午想吃什么?女儿向来在我的「高压」下比较听话,也不怎么挑食,见我问就随口说了几样家常菜,我二话没说,认真地给女儿做了一顿饭。

      用完午餐,以前是把女儿赶到她的房间去午休,自己落得清净看看书,或者和女友打打电话。今天主动请女儿一起午休。当我陪着女儿很安闲地躺到床上的时候,女儿给我讲了一周来她在学校的事情,以前我总会用「小孩子的事情,妈妈哪有时间听」搪塞,今天我耐心地微笑倾听。

      从孩子记事以来,这么安详的母女在一起的景象不多。不是忙着这个,就是慌着干那个,过着心浮气躁,甚至焦头烂额的日子,心无主宰,不知道日子要过到哪里去,随顺习气和欲望,还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最后女儿讲得尽了兴,问道:「妈妈,我们班同学好玩不?」我赶紧笑眯眯地回应道:「好玩,好玩。」女儿开心地望着我说:「妈妈,下次再画素描,我一定会画您。」我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您笑起来的样子,像小孩,一定很好画。」

      我催着女儿快睡,顺势给女儿掖了掖薄毯。就这个简单的动作,女儿回我一个甜甜的微笑,说:「妈妈,您从来没有这么仔细地照顾过我。」

      听了女儿这个话,我心里微微一颤:孩子的心多纯净啊,她对大人的心,捕捉得原来是这样细腻,以前真的是忽略了孩子。

      (三)妈妈今天真美

      女儿写完家庭作业,时间已经不早了,她说该洗头、洗澡了。

      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女儿常常是掌握不好水的冷热,动作也比较慢;洗完头吹头发的时候,也会吹得头发竖起来,看起来乱乱的。

      想到她第二天又要上学,就很想去帮忙。

      但是想到传统文化的老师讲过,真正的慈爱要为孩子的一辈子负责,让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增长能力,我们替孩子包办会很节省时间,可是我们能够包办一辈子吗?将来孩子拿什么去服务社会?

      又想到老师说,家长要陪伴孩子成长,而且在陪伴的过程中要尽到家长的责任,做孩子的「君、亲、师」,于是,我进了盥洗室。

      一边用手轻轻地试了试温度,一边嘱咐女儿洗头的水温,稍微有些烫手洗头比较适宜。女儿把头放到盆中,又叮嘱头发要多湿一会,待全部浸透后,再放洗发水,洗发水要揉搓出泡沫……一边说顺手帮女儿拉了拉衣领,女儿就情不自禁地说:「妈妈,您真的从来没有这么仔细地照顾过我!」

      和中午的话一模一样,我随口问道:「妈妈以前不是经常给你洗头吗?」女儿俏皮而认真地回答说:「是呀,您以前是经常给我洗头,可是这一次不一样,因为这一次您没训我……」

      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给她洗了多少次头,但每次都是很多简短而指令性的话:「赶紧过来!」「把头低下!」有时甚至还会呵责「能不能快点?」因为学习了传统文化,心有所定了,所以不知不觉就少了许多以前的那种急躁。语气和缓了,动作也轻柔了许多,让女儿感受到了细致的照顾。

      女儿洗完澡,当我把棉睡衣披到女儿身上的时候,女儿幸福地说了一声:「啊,好舒服啊!」

      接着,我拿来吹风机,示范给女儿看,如何做才不至于吹得头发竖起来。
      女儿忽然扭过头来,由衷地说:「妈妈,您今天可真美!」

      我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头发有几根散乱下来,额头上沁着细细密密的小汗珠,脸上也是汗津津、油亮亮的,实在没有什么美的,不但不美,还有点难看。

      想着女儿的话,心里有些纳闷,就问:「妈妈今天真的美吗?」女儿歪着头,很认真地说:「妈妈,我觉得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漂亮过!」

      (四)妈妈的思考

      女儿睡下了,洗手间也收拾干净了,就坐到了电脑桌前,准备看看邮件。

      突然有一种疲惫的满足:静下心来打理好各种家事,枯燥的日子好像变得有滋味了。

      不正是这些看起来很麻烦,琐琐碎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点点滴滴的衣食住行等诸多事务构成了我们的生活吗?

      想到女儿说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美丽。以前常常是头发一丝不乱,眉、眼还要修饰一下,为了衣服不出褶皱坐的姿势也会很注意,鞋子和衣服要很相配才肯出门。总之,以前我是满注意形象的年轻妈妈,却从没有听过女儿由衷的赞叹。

      索性来到了穿衣镜前:完全是一个素面朝天的家居妇人,眼角有了几许皱纹,面上似乎比以前多了几分和善,但是实在是并不美啊!

      回顾一天来和女儿的应对,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天伦之乐,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找回了一点点母性的光辉。

      大概就是这么一点点母性的光辉,感动了八岁的女儿,她眼中母亲的美丽就是这么简单:温柔慈爱。

      不禁感叹:为什么早就没有学习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不就是让我们从关爱身边的亲人开始吗?学了快两年了,都没有做,那是没有真学啊!

      如果早一点力行,不仅会早一点体会「学而时习之」的快乐,也就会更早明白温柔的母亲最美。

      母亲的这份性德的美丽本来就该属于孩子,属于家庭。

感谢马女士供稿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编辑

 

 
本文编号:20080408101250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