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三十)

作者:网络学院  

时间:2008-4-8  

摘自  
 

     说明:研讨内容,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讲座」第三十集(蔡礼旭老师2004.11讲于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于下,此书面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言忠信」要以何为前提?
2.弟子规中提到哪些说话的方法?为人父母师长该如何训练孩子说话?
3.当我们能够言忠信后,对他人会产生何种影响?
4.修身的第二要项「行笃敬」要从何处做起?
5.弟子规中的「入则孝」部份包含了哪些内涵?
6.「行笃敬」时要遵循何种次第?如何做起?

分享文章   08.03.24
------------------------------------------------------------

尊敬的诸位老师、学长:您们好!
末学有礼了:向您们九十度三鞠躬!
      末学将第三十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请指教!
蔡老师在这一集讲修身从那两个方面去落实:言忠信,行笃敬。 
      一、 言忠信: 
      (一) 言忠信的前提。我们要让语言能忠,语言存心一定有利于他人,言语的态度要恭敬,与对方讲话时一定要注视对方,同时要守信,答应别人要做的事情一定是对的,是合乎正义、法律的;还要考虑我们能完成自己的承诺,答应别人之前要量力而行,而且要冷静地考虑合适才能答应人家。 
      (二) 弟子规教给我们说话的方法。 
      1、“奸巧语,秽污词”。奸巧语就是有所目的用花言巧语去欺骗别人,这已经失去忠、失去恭敬;秽污词就是说一些世俗的脏话、粗俗甚至于是骂人的话。而当我们常常是秽污词,绝对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甚至于人家在背后都会批评和轻视我们。 
      2、“诈与妄,奚可焉”。诈跟妄就是欺骗,就是妄语。自己犯错了不敢认错,掩过饰非,但是用妄语不能真正把过失盖掉,人假如经常妄语,每天还要想一大堆如何去掩盖自己的过失,成天提心吊胆那种日子实在是太苦了。 
      3、“凡道字,重且舒”。说话要抑扬顿挫表达出来,言语速度要“勿急疾,勿模糊”,不可太快,不可太慢,所以这是讲话的方法。《弟子规》也提到“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遵循言语当中的中庸,尊长前不可以大声喧哗。末学的侄女石榴是个非常活泼,好说话的六岁孩子,说话语速非常快,说话不清晰,有时需要重复好多次才能表达清楚一句话,她每次来到末学家里都要将新发生的事情说给末学听,心里感觉与石榴沟通太费劲,末学就一句话一句话的训练石榴每一个字都要说吐词清晰,咬字准确,开始石榴非常地不习惯,就用手点着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末学给孩子到书店买来儿童版《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和《千字文》,先从《三字经》开始教石榴读诵,在读诵的过程中,再矫正她讲话偏颇,末学有时间就抓住机会点,陪孩子一起读诵《三字经》和《弟子规》。有一段时间只要石榴来到末学家里,她说话就看着末学的脸色说,末学点头了,她就继续说下去。石榴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有一天,末学说她:你这几天怎么又变地说话快了,石榴说都是我妈妈说话太快了,妈妈没有改正,我受她的影响,孩子一语道破,让一家人哄堂大笑,石榴的妈妈说:为了教育你,我也要改自己的毛病。几个月的时间石榴进步非常大,虽然现在有时说话快,但是都能让人听清楚了。所以我们家长要关照自己是否为孩子做好了榜样。 
      (三) 劝谏亲人亲友的方法:“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劝诫别人不听的时候,就再劝,要有耐性。侄女石榴非常惹人喜爱,末学交代她的妈妈、爸爸要领孩子一起读诵经典,告诉她们在三个月将《三字经》背诵过去,但是弟媳对于圣贤教诲基本上不认可,有一段时间弟媳看到末学教孩子读经典,孩子非常听话,变化也很大,她才教孩子背诵了一部分,最终又停下来了。末学每次都督促弟弟和弟媳要让孩子尽快背诵,她们答应的很好就是做的不够,昨天晚上末学到弟弟家里小坐,就让孩子读诵《三字经》,石榴读完以后,她的奶奶说:你看,让孩子读书我的心里就很安定,也不吵不乱了。弟媳就没有说什么,末学想:她们没有忧患意识,也不肯吃苦,把孩子教育的全部交给学校了,她们没有认识也不能操之过急,只有耐着性子有机会就劝诫她们:至要莫如教子呀。 
      (四) 言语产生的影响。“善相劝,德皆建”,我们说每一句话都要守信,用真诚和恭敬之心,必然会让听者很受益、很感动。否则,必然造成别人对我们的轻视,甚至侮辱。一次末学给办公室的同事开一个玩笑说:您看,您穿的皮鞋鞋跟这么厚呀,同事马上回击过来:你不就是说我个头不高吗,看你这样爱说别人,不知道你的先生与你生活在一起怎么受的。末学存心也没有说他个头不高的意思,本来想活跃一下气氛,没话找话,同事还以为我在奚落他,结果由于自己考虑不全面,引起同事的反感,破坏了他的情绪。我们常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点不假,一句话没有讲好可能引起同事之间的疏远,引起一个家庭的破裂、一个团体的退丧,甚至引起一个国家的灾难,所以我们还是要谨记圣贤教诲,一定要谨言慎行。 
      (五) 言语也代表一个人的形象。末学聆听蔡礼旭老师、杨淑芬老师的讲座时,看到老师的形象心里升起一种敬佩和爱戴之心,老师丰富的内涵、博爱仁慈谦卑之心以及其高尚的德行透过她们的肢体言语和话语涓涓流淌,看到老师的庄严和威仪,末学鼻子就酸酸的,有时潸然泪下。一个人的言语行为都是心灵的反射,末学就要下大功夫长养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一定以老师为榜样,落实《弟子规》里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才能培育自己的威仪。 
      二、 行笃敬: 
      (一) 行笃敬从何处做起。我们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在待人、接物当中就要实实在在、恭恭敬敬,一定从近处开始下手,从家庭当中去落实,从家庭教育开始扎根,我们要先学习对父母恭敬,时时刻刻培养自己用恭敬心去奉养父母,用一颗真诚心去体恤父母的需要。《孝经》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亲爱其它的人就违背了礼仪,也是为了达到自己一定目的。 
      (二) 入则孝包含的规范。“入则孝”包含很多在家要做的规范,影响孩子和我们一生很多重要的做人处事态度。 
      1、“冬则温,夏则凊”。教孩子要学会照顾父母,照顾别人,做人处事、洒扫应对,这些态度都会影响他一生。 
      2、“居有常,业无变”。 一个人生活起居要有规范,如果自己不能按时休息和起床,工作和学校变来变去,或者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偷懒,让父母担心也是不恭敬,他的行为已经失去笃实恭敬。 
      3、“身有伤,贻亲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不爱惜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有损伤,一旦有毛病了,就会让父母担心,也对父母不恭敬。我们也不能做出伤害别人身体的事,因为伤害别人就是不尊敬他,甚至于是不尊敬他的父母亲友。 
      4、“事虽小,勿擅为”。我们做很多事造成自己的危险,这就是对父母不恭敬。因为我们的身体一危险就会让父母心不安,就是不敬。 
      5、“斗闹场,绝勿近”。打斗和热闹的地方我们不要去,否则轻者误入歧途,重则夺人性命。 
      6、“物虽小,勿私藏”。 一次侄女石榴跟她的妈妈出去吃饭,到家后石榴从她的口袋里掏出许多的餐巾纸,末学问孩子,你要这么多餐巾纸干什么?孩子说她家吃饭的时候没有这样的餐巾纸,拿回家要吃饭时使用,末学及时地告诉孩子,不经过主人允许就拿回来很小的东西也是偷,以后不要再拿了,孩子点点头。从小我们就有教育孩子分辨东西是人家的就不要乱拿。 
      7、“凡取与,贵分晓”。 别人和自己的东西要分辨,绝对不能拿别人、公物的来私自用。 
      8、“亲所好,力为具”。时时想着要做好让父母欢喜,这也是对父母的恭敬。 
      9、“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不欢喜的东西和我们所养成的一些坏习惯,我们赶快把它改掉。不仅是对父母恭敬,也是对自己的恭敬。 
      10、“德有伤,贻亲羞”。道德行为有不妥之处,都可能让父母蒙羞。对父母恭敬,绝对不能做出让父母蒙羞之事。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父母亲爱我们能够做到孝道并不难,如果父母不喜欢我们还能全心全意孝顺父母。由于这一分至诚的恭敬,会让我们的父母回心转意。 
      12、“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对父母的恭敬,在《孝经》里面说“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生病的时候要多替父母担忧,父母往生的时候我们要庄严肃穆,父母走了之后,我们每一年在父母的忌日,甚至于重大节日都应该祭祀,所谓“慎宗追远,民德归厚”,我们念念不忘死去的父母老祖宗,不忘他们给予的教诲,有这样的心,绝对不会误入歧途,而且会非常厚道,会知恩报恩。 
      13、“丧三年,常悲咽,事死者,如事生”。我们绝对不会因为父母离去而有丝毫的减少对父母的恭敬。当父母离去后,看到父母留下来的东西,都会感受到父母一生给我们的这一些照顾和教诲。父母不在了我们更要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要有这样的恭敬,才能够宽慰父母跟祖宗在天之灵。 
      (三) “行笃敬”应遵循的次第。《弟子规》告诉我们落实圣贤教诲要有次第,首先恭敬自己的父母,然后延续要恭敬所有的长辈,再延伸对一切人民的关怀之心,再推演出来就是山川大地、日月星辰、动物、植物都有恭敬之心。末学每次读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内心有一种感动,感恩孔老夫子的示现,将老祖宗的智能用文言文记录下来,才能让中国传统的文化传承下来,我们要遵循至圣先哲的教诲,按照次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 培养恭敬心。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恭敬之心。 
      (一) 忍的功夫。“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如果我们把财物看的很轻,就没有埋怨的言语,当一个人发自内心对人恭敬的时候,他的言语就会轻声细语,言语才能够忍得下来,如果我们连一句恶语都不忍,而去与别人辨别或者也恶语,那就已经离道了。一次晚上先生喝多了酒,“哐的”一声推开家门批评末学:《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教育不好不是我当父亲的过失,你也有过失;末学一看先生又将几年前末学错误的话拿出来了,既为原来自己的无知可笑,也感觉是先生在考验末学忍耐的功夫,末学就微笑着拉先生坐下来,用温和恭敬的态度向先生认错:我原来是从这个字义上理解,那不是没有智能吗?通过学习圣贤教诲才了解到古代的人教育孩子都是母亲相夫教子,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周朝的三位母亲就是最好的榜样,因为我这个母亲没有扎好孩子德行的根,才导致孩子行为上的偏颇,这样末学将责任全部揽下来,先生没有再说什么,没过多少天,先生到书店买回《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和《朱子治家格言》等,并说他自己作为教育教学研究领导,也要补上这一课。这件事让末学体会到,如果我们有忍的功夫,不要推卸责任,就会感动别人,也会让身边的人体会到我们的大度,也能引导我们身边的人去认识传统文化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二) 生活礼仪。一次末学与石榴互动表演如何“父母呼,应勿缓”,末学就让石榴到另一个房间,然后说“父母呼”,石榴大声地说“应勿缓”,并架起胳膊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末学就告诉孩子:不要用这么大的声,要用柔和低缓的声音让父母能听得到就行,而且到长辈面前的时候也不要慌张,末学与石榴示范步子要从容,这也是对长辈的恭敬之心,石榴接受东西很快,一会就掌握了要领。另外石榴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是有菜或者其它食物掉在地上,末学就教给她,往嘴里送食物的时候就用另一个手托在下面接着,这样食物就不会掉在地上,有时家里人多,一家人看到她用小手托着吃饭时的可爱样子,大家都笑了,也是对孩子的赞许,石榴也很得意。只要我们长辈点点滴滴训练孩子的对长辈、对万物的恭敬心,孩子的恭敬心就会慢慢内化,自然而然有一天会水到渠成。 
      (三) 沟通礼仪。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交往由原来的电报和书信为主流,已经变为电话、邮件和短信,在给别人互动的信息中,能怀着有利于他人,恭敬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一颗心,就会让别人感受的到,一次一位长辈给末学电话,说完之后末学就告诉长辈:请您先挂掉电话,电话的那头说:谢谢!同时传来刚能听到与人说话的声音:看人家对人的恭敬从一个电话里就表现出来了。得到了长辈的赞许,末学又想:如果我们使用电话的时候,面带微笑、心存恭敬的时候,对方也一定能感受得到。所以恭敬之心就要在我们点点滴滴的处事、待人和与周围的人互动中去不断地提升,才能提升我们的学问。
惭愧末学pc00417敬上 合十

分享文章   08.03.25
------------------------------------------------------------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1.「言忠信」要以何为前提? 
      在守信的前提我们要考虑到[事非易,勿轻诺],在答应对方的时候要考虑,这件事是否合乎正义?合乎法律?答应的事是否是对的?还要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做的好这件事?还要缓和一下,看对方对这件事是否能坚持到低? 
      2.弟子规中提到哪些说话的方法? 
      [奸巧语 秽污词]讲话的方法,不能用花言巧语,也不能讲脏话和黄色的话语。 
      [诈与妄 奚可焉] 诈跟妄就是欺骗,为了达到自己的目地其骗别,那样就违背了“忠”,所以我们不能讲欺骗的话。 
      [凡道字 重且舒 勿疾急 勿模糊]讲话的时候要每个字说清晰,就是抑扬顿挫要表达出来讲话的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过慢,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确非宜]在长辈面前讲话更要注意,说话的声音不能太大,也不能很小声,过大,过小都是对长辈不礼貌。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注意讲话的时机,不能过于着急。要想帮助别人,就不能怕委屈。不能怕误会。 
      为人父母师长该如何训练孩子说话? 
      在孩子要求我们什幺事情的时候,让他一次一次的把话讲清楚,速度要适中,态度要平和,讲话的一种抑扬顿挫,我们自己还要有耐性,多方面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醒孩子应该怎样讲话。 
      3.当我们能够言忠信后,对他人会产生何种影响? 
      如果在生活中确确实实做到言忠信了,就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就可以达到[善相劝 德皆建]的效果,的影响。 
      4.修身的第二要项「行笃敬」要从何处做起? 
      行笃敬就是在生活中的行为要实实在在,恭恭敬敬的态度。 
      第一要从恭敬父母做起。 
      5.弟子规中的「入则孝」部份包含了哪些内涵? 
      [冬则温 夏则清]如果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就会做事很细心。 
     
[居有常 业无变]如果自己的事业学来经常改变,就不会让父母放心,也是对父母不恭敬。 
      [身有伤 贻心忧]如果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父母也会但心,这也是对父母不恭敬。 
      [事虽小 勿擅为]我们在开玩笑的时候,不要以是件小事,就可以自己擅是做了,有时候会给自己,或着他人身体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身有伤 贻亲忧]这要让自己的父母或着他人的父母但心,也是对父母,对他人不恭敬。 
      [物虽小 勿私藏]不管在小的一件东西,我们都不能私藏,这样做让别人知道后就会失去信任,以后朋友会越来越少,这样做也违背了做人的道德,[德有伤 贻亲羞]父母也会感到脸上无光,在别人面前台不起头来。也是对父母不恭敬。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父母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事我们要努力做好,让父母高兴,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不喜欢的我们一些坏习惯要早日去除,让父母亲放心,这也对父母的恭敬心。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更应该做到的是,当父母亲发脾气,憎恨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恭敬父母,孝顺父母。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待 不离床]父母亲有病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好好照顾,不能轻视,怠慢,这才是体现我们孝顺的关建呀。
      [伤三年 常悲咽][事死者 如事生]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离去而减少对父母的恭敬。 
      6.「行笃敬」时要遵循何种次第?如何做起? 
      对双亲,对兄弟姐妹,对其它人,对事,对物。从[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做起。

分享文章   08.03.25
------------------------------------------------------------

尊敬的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当我们时时给自己找借口的时候,我们的人生都不踏实,也会越来越得不到他人的信任。 
      1.【言忠信】要以何为前提? 
      【言忠信】要以言语的信用和态度为前提。言语的信用【事非宜,勿轻诺】在答应别人事之前,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合乎法律,对他人有没有影响,甚至他的家人是否同意,而且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做到。言语的态度【奸巧语,秽污词】花言巧语和粗俗的脏话,说出时心都不是忠的,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所以【言忠信】要以言语的信用和态度为前提。 
      2.《弟子规》提到那些讲话的方法?为人父母应该如何训练孩子讲话? 
      《弟子归》提到【凡道字,重且舒】字句的抑扬顿挫应充分的表达出来。【勿急疾,勿模糊】,言语的速度要不快不慢。【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确非宜】尊长前讲话不可大声喧哗,声音不可低的听不清。
我们为人父母者在训练孩子讲话时,耐心非常重要。要耐心的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修正孩子讲话时的习惯,从语音、语速甚至行住坐卧时的威仪都要一一的训练。教导孩子除耐心之外,大人的以身作则,也会影响孩子。
      3.当我们能言忠信后,对他人会产生何种影响? 
      当我们的言语能够忠,能够信表达出来的恭敬之心,真诚之心会让周围的人感动,也会不断的提升别人对我们的信任。 
      4.修身的第二要项【行笃敬】要从何处开始做起? 
      【行笃敬】是指我们所有的行为存心,一定是实实在在,恭恭敬敬的态度。【敬】是一种持久不变的谦虚的态度。那幺一个有道德学问的人,处事待人的态度一定要从对父母的恭敬开始做起。孝经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不敬自己的父母,那他就是一个没有道德,不懂礼数之人。所以【行笃敬】要从孝开始做起,从对父母的恭敬开始做起。我们在全心全意孝顺父母时,即使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爱父母的心,也不要改变,父母早晚会因为我们的至诚之心,而回心转意。 
      5.《弟子规》中的【入则孝】部分包含了那些内涵? 
      【入则孝】这篇教诲包含了礼和敬,在生活中的落实方法。礼貌和恭敬心的落实,能够影响我们和孩子一生很多做人处事的态度。【冬则温,夏则凊】从对父母的关怀照顾,开始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能力,长养孩子的恭敬心和孝心。 
      【居有常,业无变】一个生活有规律的人,他的学业和事业都会认真的做好,父母也会很安心。 
      【身有伤,怡亲忧】父母最希望我们身体健康,我们生活有规律,把身体保养好,不让父母担忧,也是对父母的恭敬。 
      【事虽小,勿擅为】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谨慎考虑清楚,做了之后对父母、家人甚至自己有没有不好的影响,如果有就不要做。 
      【斗闹场,绝勿近】嘈杂热闹的场所,不要靠近。避免因为拥挤受到伤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牵动着父母、亲友很多人的心。所以这也是恭敬心的落实。 
      【物虽小,勿私藏】一件很小的物品,也不要随便拿走。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个习惯的形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父母要时时观察,孩子一些细微的动作,经常检查孩子的物品,小孩子没有建立,对他人物品不应取的认知时,往往会随意取走,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家长应该及时纠正孩子第一次错误的行为,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孩子。 
      【凡取与,贵分晓】对待财物取舍与给予,一定要公私分明分辨清楚。培养小孩子对人对物的恭敬之心,大公无私之心,做个廉洁之人。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时时想着要做好,让父母欢喜。父母不喜欢我们养成的坏习惯,我们要尽快改掉。
      【德有伤,怡亲羞】我们道德学问的缺失,会让父母蒙羞。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也是对父母恭敬心的落实。 
      【亲有疾,要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父母在生病时,我们应亲自在身边照顾,直到父母病好了才能放心的离开。 
      【丧三年,常悲咽】我们念念不忘死去的父母和老祖宗,不能因为他们的离去,而忘记了他们对我们的关怀和照顾。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也应把父母的教诲,立身行道的做出来。 
      6.【行笃敬】;应遵循何种次第?从何做起? 
      行笃敬应遵循,孟夫子的教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把对父母的恭敬心,孝心,延伸到对自己的兄弟、亲友甚至是身边的长者,再扩展到对所有的人都恭敬。不仅这样心量还要象大海,连对山川、大地、动物、植物都用这样的爱心,恭敬心对待。所以行笃敬应从对父母的恭敬心做起。然后延伸到兄弟、长辈、朋友和所有人,当我们恭敬心发起的时候,我们对人对物的尊重,关怀都会很自然的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表现出来。所以说整个生活礼仪就是恭敬心的落实。 
      感恩老师!各位学长!这是学生这一集学习重点的理解,如有错误之处,请老师学长指正! 
      末学pc00203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03.25
------------------------------------------------------------

顶礼尊敬的老师、学长大德! 
      蔡老师在这一集中讲到修身的第二个内容——行笃敬,就是要求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要笃实、恭敬,包括对人、对事、对物。“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一定是从近处开始下手,一定是从家庭开始落实。所以行笃敬的第一步,一定是从对父母恭敬开始做起。 
      如何做是对父母恭敬呢?《弟子规》“入则孝”教得很详细,这一篇教诲的重要,就在于它是一个人道德学问的根基,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很多重要的做人处事态度。 
      “冬则温,夏则清”,时时刻刻用一分恭敬心去奉养父母,去看到父母的需要。从体恤父母的这份细心中,会形成一个人做事的细心和体察别人需要的能力。 
      “居有常,业无变”,生活起居有规律;学业勤奋、求长进;事业能安顿,这些都是让父母能够安心、放心的表现,如果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不考虑给父母带来的感受,就是对父母不敬了。 
      “事虽小,勿擅为”、“物随小,勿私藏”,自己的行为要是有一点做得不妥,做得让父母担心了,就是对父母不敬,所以有可能会造成自己危险的事不能做;所以不是自己的东西,是别人、是公家的东西不能私自拿用,不能占为己有,否则就是“贻亲忧”、“贻亲羞”啊。 
      “亲所好,力为具”,时时想着要做好让父母欢喜,是对父母的恭敬。养父母之身,让父母生活无忧;养父母之心,让父母精神充实、愉快;养父母之志,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而这个期望,即使父母不在世,自己也不能辜负,也要记住父母对自己的教诲才是啊。 
      “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不欢喜自己所养成的一些坏习惯,要赶快改掉。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体会到《弟子规》只要有一条做不到,自己就“德有伤”,就是对父母不敬、不孝。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不只是父母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做到恭敬,父母对我们发脾气甚至态度恶劣的时候,我们还能全心全意孝顺父母——只想自己应该尽的本分,这就是恭敬真正做到了。“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要学闵子骞,学大舜。 
      学生pc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03.26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蔡老师在这一集中继续为我们讲了讲话的态度,讲话的方法。接下来讲到了修身的第二个重要功夫「行笃敬」,行为一定要笃实、要恭敬,所有的行为存心一定是实实在在、恭恭敬敬的态度。 
      弟子规告诉我们「物虽小,勿私藏」。「凡取与,贵分晓」,别人的东西绝对不能私自拿来用,任何公物绝对不能拿,纵使只是一支笔,一张纸,你都要公私分明。这是对公物的一种恭敬之心,有恭敬心才能够廉洁有守。学生对此深有体会。 
      学生曾经参与单位的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在日以继夜加班加点工作的同时,也得到极为丰厚的报酬,还拥有一定的权力。所谓由俭入奢易,学生来自贫困家庭,生活一直比较节俭,可是在不知不觉当中,被物欲冲昏了头脑,认为有权力占公家的便宜是一种荣耀,养成了滥用公物、铺张浪费的坏习惯。 
      在学习圣贤文化后,学生明了因果后生起大恐怖,决心一改前非,做到清正廉洁。并拼命去布施印经、供养网络学院和庐江文化中心等等,以弥补过去犯下的深重罪业。四年下来,学生通过对钱财的放下,慢慢看淡了一切名闻利养,身心得到清净,对公物的一种恭敬之心自然也生起来了,懂得了要做到勤俭节约、廉洁有守。以前花钱如流水,现在精打细算,珍惜每一分钱。以前出门必开车或打车,现在除非万不得已,坚决不开车和打车,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对于使用公物,更是极为谨慎,宁愿自己吃亏贴钱,也不敢占公家便宜。 
      但由于学生习气还很重,在处理接受他人礼品等方面还缺乏圆融,需要不断提高德行,增长智能,学会如理如法的处理。
      学生现在是单位领导的秘书,一到逢年过节或是陪同领导出差,下属单位会给领导送礼品,这时往往也会给学生一份。 
      学生两年前都是把礼品拿回家中供养父母,父母慢慢也习惯了享用学生的礼品。一年半前,学生下定决心,坚决不接受礼品,结果有些下属单位很不习惯,产生了一些误解,给工作和人际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过慎重考虑,学生退而求其次,接受部分不贵重的礼品,并全部供养道场或资助贫困,不敢拿回家中。结果又造成了家人的不理解和抱怨。 
      元旦前,经过身边同修们的开示,学生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式。一是尽量和送礼品的单位商量,以领导不让学生收取礼品为理由给予推辞。二是对实在推辞不掉的礼品,分成三份,一份供养道场,一份资助贫困,一份供养家中长辈。 
      以上是学生的一点学习体会。
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分享文章   08.03.26
------------------------------------------------------------

顶礼学院老师: 
      作为子女该如何尽孝 
      蔡老师在这集讲座当中讲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而孔子的学生闵子骞的孝行感动了虐待他的继母,他的继母虐待他,他不但不心生怨恨,不报复和幸灾乐祸,而反而为他的两个弟弟想,为继母想,为父亲想,而唯一没有就是为自己想,正因为他的无私的心感动了继母,从此家庭和乐。他的言行“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仍然给大家做个好榜样,而当时的他还只是个孩子。他的这个孝心和为父母想的行为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比,真是让我们自己感觉惭愧。回想现在的社会,年轻人喜欢过二人世界而,父母给建立安乐的小窝。父母即使这样为我们操劳,而我们为父母又做了什幺? 
      不说别人单说我自己,以前对父母的管教严厉不理解,自己结婚成家后,回到娘家对父母的对我们的说教,表示不耐烦,甚至是有时候还会和父母说,你们年龄大了,只要有你们吃喝,年轻人的事情就不要操心了,甚至有时候父母说的话多了还会顶撞。想到这里和圣贤人比,孝心实在是相差太远。而以前觉得管父母吃喝住,有时间的时候回家看一下父母,这就觉得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很孝顺了。自从接触圣贤教育弟子规,才知道自己是多幺的不孝。而学佛人要想成就,首先就要完成孝的圆满,自己的父母就是家里的两尊活佛,把家里的父母侍侯好才能对别人好这些道理以前都不懂。 
      特别是我在没病之前,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对我的关心最多。而我却嫌弃他们唠叨。我病之前父母都已经是70多岁高龄,体弱多病,但是他们都很坚强,尤其是我母亲病很多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很多疾病,已经是70多岁的人,但是仍然坚持每天早晨锻炼打太极拳。母亲由于早晨坚持锻炼,走路比我走的还快速,用她老人家的话说,人活着就要动,不动身体就彻底不会动了,就会变成坐吃等死,人到那样的话活着是最无聊,真那样的话活着不如死了好,锻炼要给儿女减少负担和累赘,她的坚强乐观精神一直让我很敬佩。而我生病失去记忆50多日里,当我清醒在看到母亲时,母亲苍老了很多,一下子我都有点认不出来了,母亲走路时步子明显蹒跚,走路费劲,而且不能再坚持锻炼,看见母亲的的突然变老我心理很难受,因为当时的我记忆已经正常,看见母亲的变化自己也知道心疼。而在我出院后,白天在母亲身边调养,父亲是脑血栓是半身不遂,而我被病魔这幺,父母则被我折磨。因为当时的我确实感觉身体难受,每次父母问我身体如何的时候我就说实话,这让父母担心受怕。 
      接触佛法后才知道这是多幺的不孝,其实每个做父母的人都心疼自己的子女,儿女有病父母会更不安。这些道理都是学佛接触圣贤教育弟子后才明白的。所以知道错以后尽量的为父母做点什幺,争取让父母的精神生活过的更好更充实一点。每次在去回家看父母,母亲都把我送出大门,我都已经走出很远,回头再看的时候母亲还在望着我,这个母爱让我很感动,更感觉到自己的不孝。后来接触佛法后,为了更好报父母恩,就是希望帮父母能真正的在今生了生死出轮回,所以我想尽力做个孝顺的女儿,让她们看到我学佛前后确实不一样,这样才能使他们对佛法升起信心。好能念佛学佛,正因为我的一点点改变,父母对佛法有了认可,而且现在也能念佛了,这是高兴的事。 
      为了报答父母恩,为了报答亲人恩和帮我的那些善友的恩,我只有好好学佛,做个真正力行的人,只要利于我今后修行,我愿意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个大家的好榜样,争取做到尽量的严格要求自己,希望他们这些好心人都能学习佛法和圣贤教育。所以我在努力行孝,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会坚持下去,希望给父母和周围人带去欢笑,我知道做再大大的努力和付出也无法报答父母对我的爱和关心。 
      把这个体会说出,希望所有为子的人要想一想,父母为我们付出这幺多,我们应该如何回报父母,而且我们现在已经是做父母的人,我们该给孩子做什幺样的榜样。人人都喜欢老来幸福,可是我们对父母又做到多少,我们做的多少的同时,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的和我们学,这也是古话“上所施,小所效”。我们要想老来幸福子女孝顺,那就从现在当下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最后愿所有的老人幸福,所有的子女都孝子。

pc00072 敬上

分享文章   08.03.27
------------------------------------------------------------

蔡老师在这一集言忠信的部分中讲到《弟子规》里教导我们要“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告诉我们在答应别人之前要先缓一下,因为现在人都很急躁,如果被他影响,没考虑清楚就轻易答应了,到时就可能出现“苟轻诺,进退错”的情况。学生对此是有切身体会的。学生的上一份工作就是糊里糊涂开始的。当时学生的一位朋友极力游说学生去帮他一起经营这家公司,因为对这位朋友不是很了解,对这个行业也不太熟悉,学生就说先试试看,并没真正答应。可没承想,第二天他就把学生以人事行政总监的身份正式介绍给公司的投资人了,然后扑天盖地的工作就不由分说地派给了学生。那时,学生的前一份工作还没交接完,弄得学生天天两头跑,疲惫不堪。后来,学生在这家公司坚持做了半年之后,因为资金短缺,工作始终无法展开,最终还是辞职了。想当初,自己如果能坚持立场,在他的催促下还能保持冷静,不被他推着走,就不会出现后来左右为难的局面了。所以,在答应别人之前真的一定要先缓和一下,考虑清楚再做决定,不然很可能成为将来的麻烦。 
      修身的第二个重要的功夫是“行笃敬”。我们对人、对事的恭敬心一定是先从对父母恭敬开始的。在《弟子规》里对此有很详细的教导,比如“物虽小,勿私藏”。学生有一天回家去看望父亲,路过一个面包房,想进去买几个面包。买的当下就起了一个念头,要不要给父亲也买一份?学生的父亲不爱吃面包,按说既然父亲不爱吃就可以不必买。但是学生怎幺都觉得不合适:回去看父亲,包里装着吃的,却不是孝敬父亲的,那父亲知道了会怎幺想?不给父亲看见?《弟子规》教导我们“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再说,一个孝顺的孩子吃到好吃的东西,一定是会先想到父母。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为了让父母吃到米,无论寒冬酷暑,都不辞劳苦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回家。虽然辛苦,子路却甘之如饴。后来,子路作了大官,每天山珍海味不断,他却并不感到欢喜,因为他的双亲都已经过世了。他想念以前负米百里奉养双亲的日子,为父母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的生活而难过。和古人比比,学生非常惭愧。想到这里,学生马上掏钱买了两份。即使父亲不喜欢吃,但学生知道,他看到孩子心里想着他,也一定是很高兴的,这比吃的东西更重要。而且,学生绝对不能姑息纵容自己在父母面前有任何吝啬和自私自利的念头和做法。虽然最初的表现不好,但令学生安慰的是,总算及时觉悟,没有做出让自己事后想起会后悔的决定。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里面的教诲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落实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学生虽然做得很不好,但是,有这幺多学长在前面给学生做榜样,做表率,学生相信一定可以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做到孝亲尊师,做到谦卑恭敬。正所谓“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 
PC00444敬上

分享文章   08.03.28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蔡老师在这集讲座继续为我们讲解讲话的态度与方法,除此之外还告诫我们无论面对孩子、面对亲友我们都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性,一定要有委曲求全、百折不绕的态度。接下来为我们讲解修身的第二个重要功夫「行笃敬」,行为一定要笃实、要恭敬,所有的行为存心一定是实实在在、恭恭敬敬的态度。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一定是从近处开始下手,从家庭开始落实。 
      《弟子规》有提到「诈与妄,奚可焉」。「奸巧语,秽污词」诈跟妄就是欺骗,孩子从小一定要形成讲真实话的态度,假如孩子从小妄语,「奸巧语」,这一些习惯养成,孩子还没踏出社会,他的社会信用已经破坏了。所以这个要从小一定要让他扎下懂得讲话守信,讲话讲真实语,绝对不妄语的态度。末学关于这一点有很深的体会。 
      因末学的婚姻变故,女儿家庭状况就是属于隔代教养跟单亲家庭。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末学在每次跟女儿见面时都要反复的告诉女儿,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会有出路,然后在嘱咐女儿要听家人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放学要马上回家等等。末学对女儿只是重视言语教育,在上小学六年级时,有一次跟姑妈通话得知女儿跟她同学在前几天去姑妈家,姑妈还怕婆婆惦记就让她早点回家。末学跟姑妈通完话,就拨通婆婆的电话,一方面了解一下孩子去姑妈家是否知道,另一方面了解孩子有没有在说慌话,经过了解才知道女儿回去没跟婆婆说实话,很明显孩子在说谎,末学在晚上跟女儿通话一对质,她的谎言被揭穿了,女儿也承认自己错了。这时末学也深知「养不教,父母过」也很感到自责!同时也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并且还让孩子跟爷爷奶奶道歉,以后再也不说慌了. 
      在去年回去时,又一次看到女儿竟然把头发剪成碎发,看上去很不像好孩子。她还把责任堆到理发店那位阿姨给剪成这样的。后来末学去理发店把女儿的头发改成学生式的头型。然后回到姑妈家单独把利害关系告诉女儿,无论做什幺事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要自我反省,以后无论什幺事都要跟大人商量不再自作主张了,才是好孩子。通过以上这两次孩子的错误行为,末学都是及时补救,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回老家因姑妈有病,再加上表姐脑出血,所有的亲戚都在医院护理表姐,末学就安排在家里照顾姑妈,这样女儿每天中午放学回姑妈家吃午饭,还帮末学做家务,还主动跟说晚上回自己家住,妈妈才能全心全意的照顾姑姥,看到女儿的言谈举止末学很欣慰也很自豪。姑妈告诉末学在表姐危险期还没过时,她家的孩子还带几个女同学来姑妈家吃饭,姑妈看到很生气,说孩子不懂事。后来末学把这件事跟女儿讲,让女儿说出自己的看法。女儿说不能怪孩子们,根本原因就是家长从小就没有好好的引导孩子,教导孩子怎幺为人处事。总之自从末学加入读书会,特别是线上研讨,在短短半年里,自己改变了很多不好的习气,也学会包容别人的不足,,同时末学把弟子规的教诲怎样落实在生活中,都用通话方式与女儿分享,来督促女儿跟末学共同学习弟子规,通过这些日子与女儿在一起,看到女儿比以前稳重了懂事许多,待人接物都很适度,做的都很到位。《弟子规》 当中这些教诲我们身为家长一定要从自己先做到,然后再来要求孩子。所以我们要珍惜孔夫子承传这个尧舜禹汤的大道。要好好学习,好好遵循这个教诲,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才能引导孩子真区思想观念。 
      为了鼓励女儿让在午休时把自己认识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作为这次心得报告帖子发送到读书会上,女儿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爱。 
      2,母亲与子女最开始是通过脐带,当十月之后,脐带虽然剪断了,但是母亲与子女之间有一种无形的桥梁。 
      3,子女张大之后赡养老人子女所要承担的义务。 
      4,对父母的态度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是孝敬与尊敬。 
      5,所有的动物中只有小羊,用双跪的形式来感恩母亲对自己的哺育。 
      6,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当子女不在身边时,子女发生某种事情,母亲都会感觉到;但相反子女却很少会感觉到。 
      7,善不一定是用钱,而是用一颗爱心。 
      8,受人滴水之恩,要当涌泉相报。 
      9,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应当的回报。 
      10,人要知道感恩,学会感恩。 
      11,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路的尽头是一扇门,途中会有一些困难,当自己战胜了困难和挫折,才会得到坚强,勇敢,智能。 
      12,人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最好的表扬就是批评 
      以上是末学心得体会,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各位学长指教!
Pc00333 刘凤 感恩敬上

分享文章   08.03.28
------------------------------------------------------------

尊敬的学院老师,学长们,大家好! 
      末学看上次pc00411学长的方法很好,先回答问题,然后再写出自己的心得,这样感觉能学得更深入,所以我也开始按这个方法来写心得。 
      1.「言忠信」要以何为前提? 
      言出要必行,但是言出以前,我们还是要考虑「是非宜,勿轻诺」。不要轻易答应别人,要考虑,答应的这件事是不是合乎正义?是不是合乎法律?还要考虑我们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完成这一个承诺。 
      现在人很急躁,他要请你帮忙也很急:拜托!你赶快答应好不好?我们假如被他的急躁牵着走,很可能就轻诺。 
      这种情况末学遇到过多次,常常被对方那种急切的情绪所影响,似乎你不答应帮他忙,就不够朋友,末学没有定力,经常轻易答应对方,结果真如蔡老师所说的,事后就后悔,因为超过了自己能力所限,结果过后还要向他解释很多。所以今后要好好练习在这种情况下的冷静、理智。 
      另外,言语也是一个人的形象,要保持好。所以我们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别人讲话很随便,如果我们也同样随便,我们就没有威仪了。末学过去不知道,也有违犯,为了表示和众人打成一体,而去附和别人的“奸巧语,秽污词”,现在别人讲一些绮语,末学再也不去随声附和了。 
      2.弟子规中提到哪些说话的方法?为人父母师长该如何训练孩子说话? 
      《弟子规》提到「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些都是说话的方法。 
      当孩子跟父母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他讲得不清楚,父母应该要求他不断去修正他讲话的语速,训练他讲话的一种抑扬顿挫。 
      末学惭愧,平时说话声音太轻,而且不清晰,太太经常批评我讲话发音含糊,尤其是在诵经时,她在旁边听了觉得我吐字不清晰,在这方面我还不如女儿,她吐字很清楚,讲话朗朗有声,这一点我倒要向她学习呢。 
      另外,说到「谏不入,悦复谏」,蔡老师说要有耐性,末学体会很深。末学在劝父母吃素的过程中,体会到世俗的观念在现在人当中根深蒂固,很难劝,多少年来,末学不断将素食的利益告诉父母和家人,并送他们很多相关的书和盘片,家人们有时稍稍觉得我说的有点道理,可是如果哪天他们在电视或电台里听到某专家的观点,马上又被说动了,而且赶紧来劝我和孩子要吃荤,几次三番,多次反复,现在家人总算不反对我们和孩子吃素了,而且他们也基本吃素了。 
      3.当我们能够言忠信后,对他人会产生何种影响? 
      必然会让听者很受益、很感动。一定会达到「善相劝,德皆建」的效果、的影响,也会不断的提升别人对我们的信任。 
      4.修身的第二要项「行笃敬」要从何处做起? 
      第一步一定是对父母恭敬。 
      对父母如何恭敬?弟子规的入则孝说的很详细,「冬则温,夏则凊」,就是时时刻刻用一份恭敬心去奉养父母,去看到父母的需要。 
      末学发现自己这一点竟然做得很差,比如,前一段时间,末学去父母那里,发现父亲穿的内衣很破旧,我才突然想起自己从未给父母买过衣服,进一步又想起来,今年冬天遇到百年未遇的大雪,天气非常寒冷,我也没想到父母是否会冷,是否应该给父母买厚棉衣,一点都没想到,连这最基本的都没做好,弟子规真是白学了。 
      我平时心里总以为父母衣食不缺,他们不缺钱,自己会添置衣物的,况且这也是小孝,我所要做的是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又犯了好高骛远的毛病。 
      话又说回来,父母之心、父母之志真的就养了吗?也不见得。因为末学平时也只是很笼统地想着要养父母之心,没有具体的落实思路。听了蔡老师讲课,末学觉得应该将养父母之心具体化,一条条列下来,否则总是含含糊糊、笼笼统统的。 
      首先,父母最盼望的是什幺?也就是“亲所好”。 
      父母最盼望儿女身体健康、工作稳定。这一点,末学平时饮食起居都比较注意,工作也稳定,能够安父母的心。 
      第二,父母最操心、最忧心的是什幺?也就是“亲所恶”。 
      母亲最忧心的是三哥的身体健康。因母亲生育三哥时早产,生下来后又因为贫穷,一直吃不饱,所以哥哥从小身体就很差,至今体弱多病,母亲为此操心了一辈子。末学和太太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高明的中医,现在正请他在给哥哥开药调理,再加上平时末学经常将健康饮食的书和盘片给哥哥看,现在哥哥身体已大有好转,母亲很高兴。 
      父亲最忧心的有两点,一是大姐早年离婚了,孩子归男方,大姐至今孤身一人,虽然想再找一个结婚,可至今没有如意的,父亲为大姐的婚事非常操心。 
      还有就是二哥的孩子体弱多病,患有哮喘,父亲心疼的同时,对二嫂很不满,觉得二嫂好吃懒做,平时没工作在家,却不照顾先生和儿子。 
      末学对父亲所忧心的这两点做得很欠缺,虽然大姐的婚事我也帮不上忙,可是说老实话,我心里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我想如果我真的关心父亲的忧苦,那至少安慰和开导父亲我是可以去做的。二哥的孩子多病,我也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迷信西医,不相信中医,给他们介绍好中医也没用,真正的情况是,我心里面确实没有关心过他们,否则我应该可以和他们多交流,多关心他们,来安慰父亲。 
      以上这几点我做得很差,有失孝道和悌道,所以近期我一定要重点改善这几点。 
      5.弟子规中的「入则孝」部份包含了哪些内涵? 
      「入则孝」这一篇教诲,影响我们和孩子一生很多重要的做人处事态度。它包含了我们对父母、对他人、对自己的恭敬,也包含了我们对物的恭敬。 
      6.「行笃敬」时要遵循何种次第?如何做起? 
      要遵循孟夫子的教诲:「亲亲而仁民」,把对父母的孝心、恭敬心,「亲亲」再延伸对一切人关怀之心。这一切人当然从最近的就是自己的兄弟,还有身边的长者。「仁民」,再推演到一般的人民。人民再推演出来是什幺?「而爱物」,连对山川大地、动物、植物都有这种爱心,恭敬之心。 

末学Pc00051 敬上
2008年3月28日

分享文章   08.03.29
------------------------------------------------------------

尊敬的各位读书会老师: 
      您们辛苦了! 
      后学向您们90度三鞠躬!
蔡老师在本集讲修身从言忠信、行笃敬两方面来落实。听了蔡老师的这一集讲座,后学特别地惭愧,在孝敬父母方面后学做得很不够,后学会把这一集反复地学习,打下做人的根基。 
      一、言忠信 
      (一)言忠信的前提。我们讲话要有利于对方,要有耐心,看着对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守信。春秋时代的读书人季札,连一个起心动念都坚守信用,我们应该向这样的圣贤人学习。但言出之前,要考虑[事非宜 勿轻诺],答应别人的事,要考虑是不是合乎正义?合乎法律?还要考虑我们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完成这一承诺,要量力而为。 
      (二)《弟子规》中几种不可犯的言语态度 
      [奸巧语 秽污词]。奸巧语就是有所目的的用花言巧语去欺骗别人,这就不忠、不恭敬了。秽污词就是一些世俗的脏话,甚至于是骂人的话,会让人家很不舒服,甚至会引起人与人当中的冲突,得不到别人对你的尊重,人家在背后会批评你,轻视你。 
      [诈与妄 奚可焉]。诈与妄就是欺骗,一个人欺骗别人,他是有所目的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这个心已经偏颇了,不忠了。甚至于他还要掩过饰非,自己犯错了,不敢认错,用妄语来欺瞒。真正用妄语也不能把过失盖掉,要瞒一个过失还要拿二、三个借口盖住,这二、三个理由继续还要拿无数个理由来掩盖?到最后吹牛就吹破了。所以人假如继续妄语,每天过得很痛苦,每天还要一大堆如何去掩盖自己的过失,那种日子真的很不好过。 
      (三)讲话的方法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就是讲话要抑扬顿挫地表达出来,言语速度不可太快、不可太慢,把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后学的女儿今年要考高中,可今年赶上教育改革,有了大量充足的时间,可孩子不知道珍惜,整天不急不躁、拖拖拉拉的。后学禁不住就嚷起来,说现在离考试还有多少天,你再浪费时间,不好好复习功课把基础知识打不牢,你怎幺去高考,越说越想说,就喋喋不休地说起来,话多又快,女儿听得不耐烦了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咣一声把门关上了。后学反省自己说起话来是为了发泄情绪、话多又快,达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尊长前不可以大声喧哗,但是声音也不能太低,采取中庸的态度。 
      (四)为人父母师长如何训练孩子讲话。首先为人父母讲话语速要适中,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当孩子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讲不清楚,要有耐心让孩子再讲一次,讲慢点,让大人听清楚,更重要的是在生活点点滴滴当中修正他讲话的语速,甚至行走坐卧的威仪都要一一训练。 
      (五)劝诫亲人亲友的方法 
      [谏不入 悦复谏]。劝谏亲人要有耐心,还要趁他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号泣随 挞无怨]。纵使被误会了,还要坚持劝下去,坚持做下去,要做到不怕委屈。圣教断层百余年了,现代人做人处事都是依据自己的标准,所以现在面对孩子、亲人、亲友,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有委曲求全、百折不挠的态度。 
      (六)言语是一个人的形象,要保持好。一次,后学按交通规则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一阵喇叭声,回头一看,是一位同事,彼此打了声招呼。在办公室再遇到,后学不经意地说还以为是局长呢?这位同事回敬了一句,偏偏局长才能给你打招呼,后学很是尴尬。回头想想,自己多少次说话不讲究方式,总认为同事经常在一起,哪有那幺多正经话说,不知道由于自己讲话随便,伤害了多少人的心,后学很后悔。我们学习圣贤教诲的人,在一切场合要注意讲话的技巧,讲话之前要慎重考虑,我们的言行是否给大众起到好的带头作用。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贪心和欲望,自私自利,处处要为大众做出好样子。 
      (七)言语产生的影响。工作一天了,到家里,本该反省自己的时候,可总是滔滔不绝地讲些同事的事。后学在家总拿一位无所事事的同事跟女儿讲,人不能混一天算一天,而且人不能依靠别人活着,要做自己,做不是别人的自己。直到有一天女儿跟后学说某个同学总是随声附和别人,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太瞧不起她了。后学才明白,本来后学的意思想给女儿一个警示,[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可由于语气带着轻蔑,变成瞧不起这样的人,贡高我慢,[有心非 名为恶]。不但起不到[善相劝 德皆建]的效果,反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所以我们要谨记圣贤教诲,无论在家、单位等一切场合,一定要谨言慎行。 
      二、行笃敬 
      (一)行笃敬从何处开始做起。行笃敬是行为一定要笃实、恭敬,所有的行为存心一定是实实在在、恭恭敬敬的态度。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一定先从近处开始下手,从家庭当中开始落实,我们要先学会对父母恭敬,时时刻刻培养自己用恭敬心奉养父母,用一颗真诚心去体恤父母的需要。孝经上说[不爱其亲 而爱他人者 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 谓之悖礼],唯有先从孝开始下手,对父母的恭敬开始做起,才能实实在在提升我们真实的道德学问。 
      (二)[入则孝]这一篇教诲,是教我们和孩子做人处事、洒扫应对的道理,会影响我们和孩子一生很多重要的做人处事态度。 
      [冬则温 夏则凊]。教孩子要学会照顾父母、照顾别人、时时刻刻用一份恭敬心去奉养父母,去体恤父母的需要。 
      [居有常 业无变]。一个人生活要有规律,不能变来变去,孩子假如今天想早睡,明天又想晚睡,读书是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偷懒,大人事业换来换去的,这样行为已经失去笃实恭敬。 
      [事虽小 勿擅为]看起来不大的事,我们也不能擅自妄为,一旦造成身体的危险,就是对父母的不恭敬。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同样也不能伤害别人的身体。伤害了别人就是不尊敬他,不尊敬他的父母亲友。 
      [物虽小 勿私藏]。不管再小的一件东西,我们都不能私藏,这样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违背做人的道德,[德有伤 贻亲羞]。我们的道德有缺陷,会让父母脸上无光,让父母蒙羞,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也是对父母的不恭敬。 
      [凡取与 贵分晓]。别人和自己的东西要分辨清楚,任何公物绝对不能拿,纵使一支笔、一张纸都要公私分明。 
      [亲所好 力为具]。时时想着要做好让父母欢喜,这也是对父母的恭敬。 
      [亲所恶 谨为去]。父母不欢喜的东西,不欢喜我们所养成的一些坏习惯,要赶快去掉、改掉,虽然是对父母恭敬,也是对自己恭敬。 
      [身有伤 贻亲忧] 。对自己的身体恭敬,也是对父母的恭敬,[身休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对父母的恭敬不只是对我们好的时候恭敬,更重要的是当父母憎恨我们的时候还提得起这份恭敬。大舜的父母曾三番五次地加害于他,他都没有放在心上,只想到自己应该尽的本分,还是全心全意孝顺父母,由于这一份至诚的恭敬,才让他的父母回心转意。 
      听到大舜的故事、闵子骞的故事,后学感到汗颜。后学的父亲是一个正直倔强的人,脾气暴躁,处理事情简单,不考虑后果。平时对哥哥家帮助比较多(哥哥家孩子多),这一次妹妹家盖房子,他给妹妹二万元钱,也不隐瞒,以为平时没少帮哥哥,哥哥嫂子对此意见很大。父亲以为他做得对,哥哥以为他这个钱应当留着自己养老,致使他们之间的怨恨很深。昨天,后学听了几位师兄的心得报告,后悔自己在此事上没能替父母分忧,真正养父母之心,甚至对父亲还有点埋怨。后学会慢慢试着说服哥哥要理解父亲,我们还有儿女,将来儿女要跟我们计较,我们会怎幺想?也会很心痛的。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对父母的恭敬,在《孝经》里面说道[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去照顾,要多替父母担忧;父母往生的时候,我们要庄严肃穆;父母走了之后,我们每一年要在父母的忌日,甚至于重大节日都应该祭祀,所谓[慎宗追远 民德归厚]。我们念念不忘死去的父母老祖宗,也就是不忘他们给我们的教诲,给我们人生的关怀爱护。 
      [丧三年 常悲咽],[事死者 如事生]。就是我们对父母的恭敬,绝对不会因为他的离去而丝毫地减少。当我们父母离去,一看到父母留下来的东西,我们都会感受到父母一生给我们的这些照顾,也会在处事待人当中突然想起父母给我们的教诲。父母在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意做到,父母不在了我们要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有这样的恭敬,才能够宽慰父母跟祖宗的在天之灵。 
      (三)行笃敬应该遵循的次第 
      《弟子规》的次第非常有智能,也是遵循孟夫子的教诲,孟夫子说[亲亲而爱民],把对父母的孝心,恭敬心,[亲亲]再延伸对一切人的关怀之心,当然从最近的自己的兄弟,还有身边的长者开始。[仁民]再推演到一般的人民,仁民再推演出来[而爱物],对山川大地、动物、植物的爱心,恭敬心。感恩圣贤教诲,没有圣贤教诲,人真的不知道怎幺做人。[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我们要万分珍惜孔夫子承传这个尧舜禹汤的大道,好好遵循圣贤教诲按次第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如何长养我们和孩子的恭敬心? 
      (一)学会忍耐。[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平时我们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缘分,把财物看得轻一些,就不会有抱怨、仇恨。真正打从心里尊重别人,言语就能够忍得下来,就不会说出伤害别人的话。 
      (二)从生活方面培养孩子的恭敬心。节假日去父母、公婆家吃饭,老人家总是让孩子们先吃。2008年的春节,后学感觉这样做不好,于是做好饭先给老爷爷盛好,让老爷爷热热呼呼地吃。然后把道理讲给嫂子和孩子,她们都赞同。于是后学和嫂子把饭做好,让老人坐下先吃,我们和孩子才坐下来。 
      (三)沟通礼仪。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打电话特别频繁。后学以前总认为能把事情说清楚,能解决问题就行了。看了蔡老师讲的一个孩子接电话都知道为别人着想,都知道恭敬别人,真的让后学佩服。在与别人的互动中,能怀着有利于他人,恭敬他人的一颗心,对方也能感受得到。所以恭敬之心要我们在点点滴滴的处事、接物和与周围人互动中培养,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真实的道德学问。
惭愧后学pc00497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04.08
------------------------------------------------------------

第三十集读书报告
各位读书会老师及学长,您们好! 
      在上一集蔡老师谈到,言语的态度最重要是有恭敬心,这种恭敬心可以由《弟子规》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句中建立起来。有了这种“不缓、不懒、敬听、顺承"的恭敬态度后,就可落实到说话的声音与速度里(怡吾色,柔吾声),落实到语言的信用里(凡出言,信为先),及落实到说话的进退里(事非宜,勿轻诺)。 
      关于说话的忠信,蔡老师举了春秋时的吴国大夫季札赠剑的故事,说明“言忠信"真正含意,就是非但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甚至要对自己所起的念头负责。季札的谨慎与信用,是连自己起的意念也不欺侮。蔡老师告诫我们要向圣贤人学习,要坚守信用,不能为自己找借口逃避曾所下的诺言。 
      这个故事令后学很震撼,没有想过古圣贤君子的忠信心,原来达到这个境地。后学于是从心去观察自己的信用,才发现自己的心是变化很快的,时时刻刻说话都不算数。例如:心里想要在今天完成笔记,下一秒就想不如放下笔记,先做教案;刚有一个念头说今天晚餐要弄些什么,下一个念头就说不如明天才做;心里刚刚想明天陪父亲看戏,转一会就说不如留待下星期……看着自己的心念不停在转,而且还自圆其说,总有些理由把刚才的“想法"去掉。而且,很难得把某一念头说出来,决定去做了,但往往又会受外境影响而放弃。例如:好不容易决定今天跟孩子跑步,后来又会因为气温等诸如此类的借口而做不成。看到自己在念头上及实行上的“不守信",终于明白家人不信任自己的因了,也明白为何在讲学中会有学生不接受教导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缺乏诚信,没能够让别人生起信任的心。后学现在学习留意自己的心念,学习对自己的念头负责。 
      究竟“言忠信"要以何为前提?我们不仅要学习言出必行,还要学习判断什么事可以答应,什么事不可以。这要考虑几方面:第一,事情的性质,“事非宜,勿轻诺"就是只能答应合乎道义的事。第二,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到,否则,便会有负所托,自己也无奈。第三,不要在急促的情况下做决定,要有空间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仔细考虑,不能被对方的急躁影响而轻率答应。 
      关于“言忠信"的进退与判断,在生活上时有发生。记得有一次孩子的同学问他借用后学的社团优惠证来购买东西,孩子没有考虑周详便私下答应了。事后,后学跟孩子讨论这件事,他解释不知怎样应对同学的请求,不好意思推却,所以便答应了。这件事的责任不在孩子,而在于后学没有教好孩子处事的分寸与进退,及语言的应对。当然,后学没教好孩子,是因为自己也缺乏这种周详的处事习惯与能力。 
      蔡老师曾提到,言语是人与人交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所以,培养正确的说话态度与方法是很重要的,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一点,后学有很深刻的体会。后学在中学时,因为不小心讲了一句不应该讲的话,虽然,那句话只是转述,也是事实,但由于不懂得正确的语言态度,没能力判断一句说话可能造成的危机,结果惹上很大的麻烦,令整个中学生活失去光彩。所以,能感受到言语真是做人必须学好的一个科目。 
      蔡老师提到有几种说话态度是不能犯的,包括:不能说“奸巧语,秽污词",即花言巧语及粗俗脏话。其次,不能欺骗语,即“诈与妄,奚可焉"。这是忠信之言的必须条件,能够这样,才使听者受益、被感动。至于说话的方法,就要留意言语的抑扬顿挫,要做到“凡道字,重且舒";也要留意语调的速度,要“勿急疾,勿模糊",不能太快,不能太慢,要注意“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由于父母的管教比较严格,生活环境单纯,加上在中学时受到教训,后学在语言上比较小心,不会用粗俗语或流行俗语交谈,所以,孩子在这方面也做得不错。至于花言巧语,未学《弟子规》之前,不知道这种言语也是不应该说,虽然不像一般人那些轻佻,但也有时会“讲笑"或说一些“狡辩"言辞。现在知道了,也更留意自己的语言,不过,有时跟其它家人一起时,偶尔也出现这些语言。事后自己反省,发现每逢说出这类说话时,内心是比较浮动、放任,才会做跟着别人用一些绮语谈话。换言之,是自己的内心先失去约束或警惕的能力,待人处事于是便变得随便、轻率,失去恭敬的谨慎态度,然后才会说出一些欠庄重的语言。 
      修身的第一个项目是“言忠信",第二个项目是“行笃敬"。“行笃敬"是教我们在存心上要有一个实在的恭敬态度。如何落实恭敬的态度?从近处入手,所以是先从家庭开始,先建立一个孝悌之心,所谓“孝悌也者,仁之本"。换言之,恭敬心就由家庭开始扎根,先做好对父母的恭敬。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够对父母有孝敬之心,是不可能会对别人有真正的恭敬心。要怎样对父母表现恭敬?就是要时时刻刻看到父母的需要,而不是先想到自己的喜好、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对父母有这种恭敬心,做事就自自然然变得细心,观察力自然变得强。《弟子规 • 入则孝》篇就是具体说明如何对父母表现恭敬心。 
      蔡老师谈到“入则孝"这段里所包含的几个学习内容:  
      第一,学习跟父母的相处态度,培养我们的待人态度(父母呼,应勿缓); 
      第二,学习关心父母的起居需要,培养我们的做人处事、洒扫应对的能力(冬  则温,夏则凊); 
      第三,培养做事的耐力及建立恒久的做事规范(居有常,业无变); 
      第四,学习尊重、照顾自己与别人的身体,让父母安心(身有伤,贻亲忧); 
      第五,不做危险伤人的事(事虽小,勿擅为); 
      第六,学习诚实,不贪心(物虽小,勿私藏;凡取与,贵分晓); 
      第七,学习做父母喜欢的事,不能做使父母蒙羞的事(亲所好,力为具); 
      第八,学习在逆境中不失孝心及恭敬心(亲憎我,孝方贤); 
      第九,学习在父母病中回馈亲恩,不离不弃(亲有疾,药先尝); 
      第十,学习父母去世后仍不失孝敬之心(事死者,如事生)。 
      蔡老师说“入则孝"是做人能力的基础,也是建立恭敬心与爱心的基础,自己看着这一篇的内容时,特别是第一项,就感到浑身不舒服,因为确实做得不好。自从跟蔡老师学习《弟子规》,很坦白的说,在性情及行为上是有所改进的。以前,后学的脾气很大,一两天就会发作一次,看人事物也很不顺眼、很固执,做事很急躁、很不满意别人的表现,觉得别人错,自己对。现在,脾气发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会个多月也不发作,就算发作也很短,幅度很小,通常生自己气的多,生别人气的已较少。做事的速度也缓慢了下来,对人事物的容忍度也提高了,对人的要求减低了,感恩心也增加了。虽然如此,后学总觉得未能在道德修养方面,再往上提升,好象是停留在一个樽颈地带般,内心很希望再改进,但觉得有一些地方超越不了。后学心中时常有一个问题:庐江的老师们,为什么可以在两个月内圆满落实《弟子规》?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能够,为什么自己不能够?自己究竟缺了些什么,以致有心而无力落实《弟子规》?后学真的很想知道,要怎样再行一步,要怎样才可以提升自己?恳请老师指导。敬祝 
      春安!  
  学生 pc00024 叩敬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德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80408225758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