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弟子规》介绍

作者:弟子规  

时间:2009-8-28  

摘自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具体列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是童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讲信修睦,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时时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做人方面的应对都学到、做好了,有多余的时间再去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可见,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重视德行教育。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蕴含着五千年的智能、经验和效果。几千年来的圣贤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堪称世界文化的精华、人类智能的宝藏。《礼记·学记》开篇就有精辟的论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如何学习呢?有人说:学习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您有被父母、祖辈、祖宗教诲的经历吗?您体会过他们对我们的那份深深眷顾?他们甚至在几千年前就想到了对今天的子孙的那份顾念的存心,除了精华,哪里会有糟粕?糟粕是我们那颗不理解祖先,跟祖先不能相应的心。当我们境界不到,不能深刻体会祖宗之心、之德,歪解、曲解祖宗之意、之恩,那时我们的心中才有糟粕。
      当今社会要和谐,真正的和谐从哪里来?源自于我们的内心。学习经典时谦恭的心境就是和谐。
      其实,整本《弟子规》讲的就是谦恭,就是孝敬,有礼。“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以孝道为原点,进而做到“长者先,幼者后”“尊长前,声要低”尊敬所有的师长……再把仁爱之心,推及到万事万物,达到“泛爱众”。正所谓“亲亲,仁民,仁民而爱物。”人与人要和谐,人与自然也要和谐,整个世界都要和谐,和谐来自我们礼敬的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被誉为礼仪之邦,那是内在和谐的外在体现。
      所以《弟子规》是拿来做的,不是拿来背的,要解行相应。“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一句,做一句,做到了,才能够更深刻地感受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能有多么深远,才能够体会祖宗的深恩厚泽。
      让我们以诚敬的心学习《弟子规》,亲近这位五千岁的老人。真正的学习是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学《弟子规》,做《弟子规》,演绎《弟子规》,这是真正的学习、承传祖宗的智能,也无愧于圣贤弟子、炎黄子孙的称号。
      中国传统文化,它历久弥新,它是我们人生幸福的金钥匙。世人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说,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2000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能;20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能与大道,而我们却弃之已久,惭愧之至。
      中华民族,古来崇尚教育,并坚信教育应从幼儿开始,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一切从落实《弟子规》开始。”要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生理念,做社会大众的示范。要承传先志,继往开来,就要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是儒学根本,其他经典是枝叶花果,扎根的教育要做好,所谓“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本文编号:20090828074750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